会议通过了预警机制方案,并成立了由夏澜任组长的应急小组。散会后,夏澜立刻着手第一项工作——梳理当前已达到"黄色预警"的问题。
清单令人心惊:民宿卫生标准不统一、商品价格混乱、表演项目商业化过重、交通拥堵、游客超载...每个问题背后,都是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漏洞。
当天下午,夏澜召集全村商户开会,宣布实施"五统一"标准:统一卫生要求、统一明码标价、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投诉渠道、统一品牌标识。同时限制每日游客接待量,取消过度商业化的表演项目,恢复七仙女井的宁静氛围。
"这不是限制大家赚钱,"夏澜耐心解释,"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如果云溪村口碑垮了,谁还会来?"
多数村民表示理解,但也有抱怨声。王嫂嘟囔着:"打扫那么干净干啥?农村不都这样..."卖山货的老陈则不满价格管控:"我家的竹笋品质好,凭啥不能多卖几块钱?"
夏澜没有强行压制,而是组织他们去隔壁县一个因管理不善而衰落的旅游村参观。看到那里冷清的街道和关张的店铺,原本牢骚满腹的村民们都沉默了。
回村的大巴上,王嫂主动坐到夏澜身边:"夏书记,我想通了。明天就按标准重新收拾房间,您派人来检查吧。"
预警机制运行一周后,效果初显。差评率下降了30%,某旅游公众号还专门发文称赞云溪村的"整改决心"。但夏澜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个闷热的午后,夏澜正在整理材料,手机突然疯狂震动——是应急小组群里的消息。李强连发了三条短视频:村后山古道部分塌方,碎石滚落,幸好没有游客受伤;紧接着是气象局的暴雨红色预警;最后一条是县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各景区做好防灾准备。
夏澜立刻启动红色预警。广播响彻全村:"全体村民注意!暴雨将至,请立即按预案行动!重复,立即按预案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村民们迅速各就各位。应急小组兵分三路:老支书带人巡查危房,动员低洼地带居民转移;李强负责检查电路和排水系统;夏澜则赶往游客中心,组织疏散游客。
天空越来越暗,雷声由远及近。游客中心挤满了不知所措的游客,孩子们被雷声吓得哇哇大哭。
"各位游客朋友,"夏澜拿起扩音器,声音镇定而清晰,"暴雨即将来临,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建议您暂时留在游客中心或就近民宿。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各位的食宿,所有费用由村里承担。"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不满地嚷嚷:"我们大老远跑来,就这么被困着?你们该提前预警啊!"
夏澜正要解释,手机又响了。是交通局的通知:进村道路发生山体滑坡,正在抢修,预计至少需要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