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大家将信将疑,但随着彩笔在纸上涂抹,气氛逐渐活跃。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画中的元素惊人地相似——青山绿水、古朴的民居、热闹的街道、笑脸盈盈的村民...
"看,我们想要的未来其实是一样的。"夏澜展示着大家的作品,"只是实现的方式可能有不同看法。"
她趁热打铁,组织大家分组讨论,列出实现这个愿景需要做的事情,再归类整理。当所有纸条贴在墙上时,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在做大部分事情了,只是缺乏协调。
"我明白了!"小林突然站起来,"我们设计师总想着快出效果,但老人们更在乎保护传统。其实可以结合——外观保持传统,内部现代化!"
老张也豁然开朗:"就是说,房子外面还是青砖灰瓦,里面可以用现代材料?"
"没错!"小林兴奋地说,"这样既保护了风貌,又提高了舒适度!"
会议结束时,夏澜提出了"每月之星"评选计划,奖励对村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团队成员。更妙的是,由各组轮流提名和评选,促进相互了解。
第一个月,获奖的是李婶和小刘。当两位"明星"站在台上,捧着村民们亲手制作的奖状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婶激动得直抹眼泪:"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拿奖状!"
团队凝聚力逐渐增强的效果,在一个暴雨夜得到了最好验证。那天晚上,气象局突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刚刚建好的文化广场面临积水威胁。夏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广场低洼处已经开始积水。
她二话不说,抄起铁锹就开始挖排水沟。雨水很快打湿了她的衣服,泥水溅了满脸。正当她奋力挖掘时,身后突然传来喊声。
"夏书记,我们来帮你!"
回头一看,老张带着十几个村民冲了过来,有的拿工具,有的扛沙袋。更让她感动的是,小林和他的团队也冒雨赶来,还带来了抽水设备。
"你们怎么都来了?"夏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老张一边堆沙袋一边说:"看你办公室灯亮着,就知道你在这儿。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扛?"
小林调试着抽水机:"微信群都炸了,大家都说要来保护咱们的新广场!"
雨越下越大,但赶来的人却越来越多。王大山开着拖拉机运来了沙石;李婶带着妇女们煮了姜汤;连八十多岁的陈爷爷都拄着拐杖来送雨具...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两小时,排水沟挖好了,低洼处垒起了防水墙,贵重器材也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当暴雨达到顶峰时,文化广场已经做好了全面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