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茶园虽然被淹,但我们发现被水浸泡过的茶树根部出现了特殊变化,已经请农科院专家来研究..."
"表演台会重建,而且会更坚固、更美观..."
"淤泥清理后,我们会重新规划排水系统,防止再次内涝..."
当晚,夏澜的采访在省台播出。她疲惫但坚定的面容,村民们互相扶持的画面,还有那句"青山不倒,绿水长流"的承诺,打动了无数观众。
第二天一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十几辆私家车开进村子,下来一群陌生人。领头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夏书记,我们是看了新闻来的志愿者,帮你们清淤!"
紧接着,县里送来了救灾物资;市文旅局拨付了紧急修复资金;省农科院的专家也赶到,对那片"水浸茶"进行检测。
更令人惊喜的是,检测结果显示,被洪水浸泡48小时以上的茶树,因缺氧环境产生了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显着提高,口感更为醇厚。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水浸茶'!"农科院教授激动地说,"适当加工后,价值能翻十倍!"
夏澜眼前一亮:"我们能不能将这次灾害转化为特色?比如开发'灾后重生'主题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洪水如何造就了特殊茶叶?"
教授连连点头:"太有创意了!还可以做成科普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发生了逆转。有网友挖出"真实测评"账号与云山村某旅游公司的关联证据;洪水期间夏澜带领村民自救的画面被剪辑成短视频,点击量破千万;连最初发布谣言的媒体也发文致歉...
一周后,当夏澜正在指挥茶园清理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的是云山村村支书老赵,脸色尴尬地递上一封信:"夏书记,这是我们村的道歉信...那件事是几个年轻人私自搞的,我们已经严肃处理..."
夏澜没有接信,只是平静地说:"老赵,竞争不是坏事,但要用正当手段。青山村欢迎良性竞争。"
老赵羞愧地低下头:"这次洪水,你们损失比我们大多了...我们想组织村民来帮忙..."
夏澜这才接过信:"谢谢。但不必了,我们已经挺过来了。"
送走老赵,夏澜召集团队开会:"危机还没完全过去。虽然舆论好转,但旅游恢复需要时间。我有个想法——"
她提出了"见证重生"计划:邀请老游客回村,全程参与重建;制作纪录片,记录灾后每一天的变化;开发"水浸茶"限量产品,附赠灾害与重建的故事册;甚至将部分洪水痕迹保留,作为"抗灾记忆点"...
"这能行吗?"小李有些怀疑,"游客会来看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