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夏澜带领团队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在游客中心、主要景点和民宿餐厅发放。问卷不仅包括基本的满意度评价,还深入询问游客的预订渠道、旅行动机、消费偏好等。
"夏书记,这些数据分析起来太复杂了,"负责统计的小王挠着头,"光年龄分段就有七八种。"
夏澜接过数据表,"那就先按我们划分的三大客群分类,看看每个群体的主要特征。"
夜深人静时,夏澜独自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进行分析。Excel表格里,不同颜色的柱状图清晰地显示出差异:年轻人更关注网络评价和独特体验,家庭游客重视安全与便利,老年游客则偏好文化深度和舒适度。
"原来如此..."夏澜喃喃自语,突然有了灵感。她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方案标题:《网红打卡点打造计划》、《亲子体验项目规划》、《银发族康养套餐设计》。
第二天一早,夏澜就带着方案草稿找到了村里的几位年轻人。李晓阳是村里少有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回乡创业开咖啡店,对网络营销很有见解。
"李哥,你看我们能不能在村里设计几个特别适合拍照的点位?"夏澜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比如这棵老槐树,可以挂些装饰;这片梯田,设置个观景平台。"
李晓阳眼睛一亮,"夏书记这个想法好!现在年轻人旅游就爱拍照发朋友圈。如果能打造几个'网红点',再邀请一些旅游博主来体验,传播效果会非常好。"
"旅游博主..."夏澜若有所思,"你有认识的吗?"
"我有个同学在MCN机构工作,专门做旅游类KOL的。"李晓阳掏出手机,"我可以联系看看。"
与此同时,夏澜也没忘记其他客群。她找到村里手艺最好的几位老人,商量开发亲子手工体验项目。
"张奶奶,您做的草编小动物那么精致,能不能教小朋友做简单的版本?"夏澜比划着,"比如小鸟、小鱼之类的。"
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小夏啊,我这手艺还是我娘教的,能传给城里娃娃,那敢情好!"
针对老年游客,夏澜则设计了文化讲解服务和轻徒步路线。她特意培训了几位口才好的村民担任讲解员,不仅讲述村史,还穿插民间故事和歌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伯,您讲那个'狐仙报恩'的故事时,语气再生动些,"夏澜在试听时建议,"可以在关键处停顿一下,制造悬念。"
营销渠道的选择上,夏澜也做了精准区分。年轻人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和小红书,她投放了精心制作的网红打卡点宣传视频;针对家庭客群,则在亲子论坛和教育类公众号上推广手工体验项目;而面向银发族的宣传则通过退休生活杂志和健康养生网站进行。
一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李晓阳联系的旅游博主"背包客小林"来到村里,拍摄了一系列体验视频。视频里,小林在网红打卡点摆pose,学习草编手艺,品尝农家菜,最后泡在温泉里对着镜头说:"这个隐藏在深山的小村子,简直是个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