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的阴雨让青山村的游客少了许多,夏澜站在村委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刷得发亮的石板路,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桌上摊开的季度报告显示,虽然游客数量保持稳定,但增长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
"夏书记,这是上个月的投诉记录。"小张推门进来,放下一叠文件,声音里带着疲惫,"比前个月多了三起。"
夏澜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内容——民宿热水供应不稳定、餐厅上菜速度慢、导游讲解不够专业...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累积起来却影响着游客体验。她抬头看向小张,注意到年轻人眼下的青黑。
"最近很累吧?"夏澜轻声问道。
小张勉强笑了笑:"还好,就是事情有点多。我妈说我回家倒头就睡,连话都说不上几句。"
夏澜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已经警铃大作。她意识到,不仅小张,整个团队似乎都进入了疲态期。旅游发展初见成效后,大家最初的热情正在被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消磨。
下午的例会上,气氛更加印证了她的担忧。汇报工作时的语调平淡,讨论环节鲜有发言,就连一向活跃的李晓阳也显得心不在焉。
"关于下个月的营销计划,大家有什么想法吗?"夏澜环视会议室,得到的只有沉默和躲避的目光。
会议结束后,夏澜独自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窗外,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依然阴沉。她翻开笔记本,写下"团队激励"四个大字,然后重重画了几个圈。
第二天一早,夏澜驱车前往县城,拜访了在人力资源局工作的大学同学陈明。
"团队激励是个系统工程,"陈明推了推眼镜,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递给夏澜,"物质激励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成员感受到成长和价值。"
回村的路上,夏澜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个初步方案。她需要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既能认可现有贡献,又能激发更大潜能。
一周后,夏澜召开了全体团队成员大会,不仅包括村委工作人员,还有各民宿、餐馆、景点的负责人,总共五十多人挤满了村委的大会议室。
"今天我要宣布青山村旅游发展团队的新激励机制。"夏澜的开场白让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
她首先介绍了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每个人的工作将被分解为可量化的KPI指标,比如游客满意度评分、投诉率、收入增长率等。每月评估一次,表现优秀者将获得奖金和公开表彰。
"这不只是钱的问题,"夏澜强调,"而是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表现会被认可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