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 第448章 日本还要失去多少年?(第2页)

第448章 日本还要失去多少年?(第2页)

但这次则是对这些做空日本资金的反向收割:

资金流向的“四重推手”

做空资本回补(占比40%)——协议前做空日本汽车股的头寸达189亿美元(高盛数据),协议公布后空头单日回补量创10年纪录,强制平仓推高股价。

对冲基金套利(占比30%)——美资基金利用“股汇双杀”策略反转:

买入日股期货 + 做多日元(关税降低→日元升值预期)

协议后日元兑美元单日升值2.3%,强化跨市场套利收益。

国家资金护盘(占比20%)——日本GPIF(全球最大养老基金)紧急增持1.8万亿日元本土股票,政府指示银行系信托买入ETF维稳。

散户跟风盘(占比10%)——乐天证券散户买入额暴增350%,中小投资者形成“羊群效应”。

美日协议本质是经济权力再分配:美国以市场准入为饵重构全球供应链,日本以短期产业保护换长期依附。美日以协议为模板,联合推动供应链重组(如半导体、稀土),削弱中国在亚太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例如,日本承诺在东南亚投资替代中国稀土加工环节。韩国可能效仿日本模式(如扩大对美投资、开放农业市场),形成美日韩联合产业链,进一步孤立中国。

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分流:日本承诺的巨额投资聚焦半导体、能源(阿拉斯加LNG项目)、汽车等领域,其中90%利润归美国。此举直接抽走原本可能投入中国的资金,尤其冲击中国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合作项目。技术合作“闭环化”:美日强化半导体联合研发(如2纳米以下制程),配合日本对华设备出口管制,进一步封锁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路径。

日企在美扩产替代在华产能:丰田、本田等车企计划加速在美建厂(如田纳西州、印第安纳州),以享受低关税红利。此举可能导致其在华合资企业技术投入缩减,甚至引发产能收缩。

汽车零部件替代风险:日本车企为规避关税可能增加从美国采购零部件(如半导体、精密机械),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2024年中国对日汽车零部件出口占中日贸易额约12%,订单流失风险显着。终端产品价格劣势:导致中国输美汽车、电子产品面临更高成本壁垒,削弱全球竞争力。

你以为他们操控的只是传媒么?不是的,从教育就已经开始了,这估计是日本无法摆脱这种经济上被掠夺的命运,而且成为用来在大国竞争中的筹码。

喜欢马特贝的炒股人生请大家收藏:()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