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亦川就站在她身后,一句话没说,只是伸手,将她面前那杯凉了的茶水换掉,倒上一杯热的。他的动作,就是他的回答。
男人看着他们,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好。研究院需要什么支持,设备、专家、经费,列个单子,我们全力保障。”
“只有一个要求。”男人站起身,准备离开,“要快,也要绝对保密。”
男人走后,研究院的板房,彻夜灯火通明。
“军民融合先进单位”的牌子还没挂起来,保密协议和军方的专家就已经先进驻了。柳树湾通往外界的那条小路,入口处多了一个不起眼的岗哨。
整个研究院被分成了十几个攻关小组,所有人都签了最严格的保密条例。
周正阳整个人像是被打了鸡血,领着人一头扎进了配方研发里。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米饭。野战条件下,如何用最少的水,在最短的时间里,复原出一碗松软可口、米香四溢的米饭,而不是一坨黏糊糊的米膏。
他们试了几十种大米,从东北的五常米到南方的丝苗米,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进行预熟化处理,失败了上百次。
“不行,这个口感还是不对,太硬了!”周正阳把一勺刚复水好的米饭吐掉,眉头拧成了疙瘩。
“加点猪油试试?”一旁的陆大柱忽然开口,“我以前下地,带的干饭团,就是用猪油拌过的,放一天都不会发硬。”
植物学教授愣了一下,随即一拍大腿:“对啊!油脂可以包裹住淀粉分子,延缓老化!这是最简单的物理方法!”
就这么一个土办法,解决了困扰专家组半个月的难题。
接下来是菜品。军方要求高油高热,但又不能油腻。陆大柱带着人,把家传的卤肉方子翻了出来,去掉所有不利于长期保存的香料,改用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去腥增香。
经过反复调试,他们做出的红烧肉罐头,用热水一捂,肉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真正做到了入口即化。
三个月后,第一批样品被送走。
又过了一个月,消息传了回来。
在西北戈壁的一场大型军事演习中,一支担任穿插任务的侦察连,在断粮一天一夜后,收到了这批空投下来的新式口粮。
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士兵,撕开加热包,闻到那股熟悉的红烧肉香味时,眼圈当场就红了。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抹了抹嘴,对着身边的战友吼了一嗓子:“他娘的!这是我妈做的味道!”
演习结束后,总部的报告上,一位将军亲笔写下批语:“我们的后勤,第一次追上了战士的脚步。这一顿饭,价值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