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by《凤穿残汉》 > 第440章(第2页)

第440章(第2页)

好在蔡吉身边有当世名医华佗从旁护驾,令她能在两千年前的汉末安心产子。只是这样一来华佗就无法再像从前那般手持金箍铃,四处奔走,为中原地区的百姓施医赠药了。要知道秦汉时代的医疗体系还十分简陋。汉朝的太常及少府之下虽设有太医令、太医丞,但属太常者,为百官治病;属少府者,为宫廷治病。由此可见汉朝的医官只为君王和官僚服务,民间医疗则主要是靠世医、铃医和巫医来完成。这其中子承父业世代行医的“世医”医学素养最高,最受古人推崇。铃医是经常游走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走方医,由于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因此而得名。铃医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往往会有独到之处,甚至能以少数药草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但另一方面铃医的医术又参差不齐,且时会有骗子借行医之名招摇撞骗,令人防不胜防。巫医,顾名思义就是用画符、念咒等巫蛊之术,以驱除鬼神作祟,治疗疾病。早前张角的太平道就是通过巫医来在民间展教众的。

华佗作为出身谯沛医学世家的世医,常年以铃医的身份游走乡里,实乃中原百姓的福祉。如今蔡吉将华佗留在身边替其安胎,对于地方上缺医少药的老百姓而言自然是巨大的损失。

好在作为补偿,蔡吉已经在齐国境内自上而下建立起了一整套包含了医学院、太医院、医署、病坊等设施的医疗系统。这其中“医署”相当于后世的医院,分州、县两级,每个医署均设有“病坊”用来收治各种病患。医院的概念并不是蔡吉从后世带来的。事实上早在春秋时代,管仲便在齐国的国都临淄设立了残废院,用以收留收容残疾人。到了秦代中国开始出现用以收留麻风病人的专属机构。近一点来说,在延熹五年,汉度辽将军皇甫规征陇右时,因为军队中生流行病,死亡的占十之三、四,皇甫规便将传染病患者安置在临时指定的庵庐中,使之与健康的士卒隔离,并亲自巡视,给予医药。当然由于古代的医疗形式主要是个体行医,这些类似医院的机构与设施仅是一个补充,不仅数量少,规模小,且常不固定,条件差。

蔡吉虽有心效仿后世建立面向大众的专业医院,可受这个时代条件的限制,一些地区的县医署往往仅有一名医师坐堂,甚至在某些偏远地区两、三个县只能公用一个医师。对此蔡吉一方面贴出榜文招纳世医、铃医乃至太平道的巫医出任医署医师,另一方面则在讲武堂开设医学院用以培训医护人员。至于齐国境内的医属则统归太医署管辖。

正因为蔡吉做了这些安排,华佗方才没有像历史上拒绝曹操那样拒绝蔡吉。现如今的他除了呆在蔡吉身边做蔡吉专属的保健医生之外,还负责在讲武堂授课以及以太医令身份管辖整个太医署。当然以华佗的脾气与才华是不可能整日呆在官署处理繁琐的政务。故而在太医令之下,蔡吉又另设太医丞一人协助华佗管理行政事务,药丞一人管理药剂,方丞一人主管药方。其中药丞由华佗的弟子李当之出任,此人著有《李当之本草经》,尤为精工于药学。出任方丞的医官亦是华佗的弟子,名唤樊阿。莫看此人其貌不扬,却是极为擅长针灸,被人尊称为“神针”。

不过就算医署缺乏足够的医师,蔡吉也并不打算偃苗助长。毕竟事关人命,不可草率行事。所以就算医学院的部分学生来自医学世家或者本身就是太平道的巫医,又有华佗、李当之、樊阿等名医从旁指导授课,蔡吉还是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将医师的选拔纳入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医学院的生员必须得在学院学满三年方可参加考试。

此刻想到明年开春龙口将举行第三届科考,并且这一届科举考试将开设医科,蔡吉不禁饶有兴致地向华佗询问道,“明年开春,孤将在龙口开科取士,医科过试者将直接授官。依先生之见,此番过试者能有几何?”

耳听蔡吉提起自己的学生,华佗的眼中泛起了一道自豪的光芒。虽说华佗之前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救治百姓。可他也知道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救天下人的。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原的疫情愈演愈烈,若非蔡吉早早在各县设立医署和病坊,青、徐两地的疫情早已此起彼伏。所以华佗对培养医生一事一直都很上心。此外华佗还在王韫等太平道人士的协助下开始着手编纂《青囊书》,以便将他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医者。

“君上大可放心,医学院学子皆医术娴熟,随时可派往各地医署以解燃眉之急。”华佗抬起头自信地保证道。

华佗的保证让蔡吉吃了一颗定心丸。汉末是瘟疫的高时代,而在瘟疫面前人是不分贵贱的,下至乞丐上至君王都可能染病而亡。历史上有不少汉末名人死于瘟疫,其中可能也包括蔡吉的小丈夫曹丕。所以蔡吉花费精力完善医疗体系,不仅仅是造福于民,同样也是在保护她自己。

由于蔡吉今日身体状况不错,华佗把完脉后又仔细叮嘱了几句,便起身告辞退出了内苑。不过就在蔡吉打算谨遵医嘱早点歇息之时,铃兰却前来通报说是曹丕在外求见。原来自打蔡吉怀孕之后,她便与曹丕分房而居。曹丕虽身为蔡吉的夫君,但他要见作为君主的妻子,还是得要像臣子一样通过铃兰传达才行。此刻听闻曹丕求见,蔡吉自是欣然应允。

不多时曹丕便在铃兰引领下步入宫舍。见得蔡吉,他立马俯身行礼道,“参见君上。”

“子桓今夜求见有何要事?”榻上的蔡吉和颜悦色地问道。

曹丕低头应答道,“丕明日将前往折冲府报到,故特来向君上请辞。”

蔡吉听罢曹丕所言,这才想起自家夫君就要去参军了。就见她一拍脑袋,略带歉然地说道,“孤公务繁忙,险些忘了此事。折冲府不比齐宫,衣食住行甚为粗陋,汝下派后若有不便之处,大可休书于孤。”

然而蔡吉的这席话却没能安慰到曹丕。事实上自打上次进言之后,曹丕就隐隐觉得他自请从戎的举动,并不符合蔡吉的期待。但话已出口,又岂能轻易反悔。更何况曹丕还一心想要做出成绩来向妻子证明自己呢。所以曹丕前思后想了数日,觉得在参军之前,必须得先向蔡吉阐明自己的心声。

此刻且见曹丕深吸了一口气,毕恭毕敬地朝蔡吉抱拳表态道,“君上,丕不惧沙场凶险,不怯衣食粗陋。只求能替君上分忧解难。

“替孤分忧解难?”蔡吉审视着面前信誓旦旦的曹丕,由不得想起了早前段府婚宴上热闹祥和的景象。于是她心念一动,跟着脱口问道,“汝可知何为孤之所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