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丞相崔盛正滔滔不绝向景隆帝进言:“多年前北境叛乱时卫罡平叛立有大功,却遭先帝忌惮没有得到应有封赏,这次积怨已久发动兵变。陛下, 臣以为,只要给卫罡补上应得封赏, 平息他的怒气,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平息战乱。”
“崔大人此言差矣。”
刑刺史刑禺站出来,“崔大人久在京城, 没有见到亲自去北境见过那卫罡练兵的模样。臣敢以性命担保,卫罡意在谋反!”
此话一出, 朝堂皆惊,无人敢相信,安定了百年的大虞朝,歌舞升平的百年的大虞朝, 会有面临叛乱的一日。
景隆帝看朝中官员争吵, 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他在观察, 观察在如今这种危急的境况,到底有多少人站在他这一边。景隆帝心中冷笑, 平日里一心说这为国为民的大臣们,事到临头竟然和他并不是一条心。
而他又做错了什么?
他十岁登基, 彼时太后把持朝政,他一步步从太后手中夺权,终于成功亲政,接过了这个看上去花团锦簇,实际上却危机四伏的大虞。
北面突厥虎视眈眈,国土内各州节度使盘踞,越来越不服从中央朝庭的命令,除了每年进贡之外,景隆帝发觉自己竟然对州内毫无掌控之力。
其中最让他忌惮的,是北境的定远侯。
父皇当年忌惮定远侯,没有兑现他平叛的军功,将人赶去北境苦寒之地,却没想到这反而成就了定远侯逐步掌管北境。
堤防定远侯此事,在景隆帝看来并没有错,错的是父皇没有斩草除根,任由定远侯势力发展壮大,到景隆帝掌权之时,已经难以抵抗了。
“够了。”景隆帝厉声道。
朝堂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皆等待皇帝发话,为这场战争下定论。
景隆帝道:“崔大人年事已高,不如这几日在家好好修养身体。”
崔盛跪下,“陛下赎罪,老臣一心为国,绝无私心!”
“散朝。”景隆帝甩袖,离开朝堂。
此时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陛下支持铲除卫罡,不惜代价也要将其铲除,崔大人就算身为丞相也被陛下禁足,可见陛下决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