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还是先跟他们说说吧,毕竟是喜事……不过婆婆,有件事您老可得注意。”
“啥事?”见秋娘一脸凝重,李氏不由紧张。
秋娘叹气:“婆婆,按我朝规矩,大哥这般身份纳妾要遭人诟病的,恐怕最后会归罪到璟瑜头上。哪怕是璟瑜那等身份,想纳妾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
“什么?还有这等事?可我瞧镇上那些有钱人都有几个女人啊?”李氏大惊。
“婆婆,那些女人绝非是按照规矩抬回去的妾,只不过是有钱人不甘寂寞,将家里的丫鬟养成通房罢了,并不是妾,两者身份可不同。纳妾要稍稍体面点,在京城那地听说官员间买卖小妾,交换小妾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是个物件罢了,通房更是不比,被主人看上了即可,哪需要办什么规矩。办了就误事了。”
李氏听完心惊肉跳,她最不愿意的就是连累好不容易出头的二儿子,要是不小心因为自己没见识而毁了儿子前程,李氏还不如一头撞死。
“哎哟,多亏你懂,这些什么我却是半点不晓得,我还准备买些水酒办的好看点热闹热闹了,真是。”
“婆婆莫担心,秋娘也只是知道一点罢了,您可以问璟瑜,他知道得多,对了。徐老夫人最懂了。”
李氏一拍掌:“哎,看来事情比我想的难办。正好明儿要去给徐老夫人拜年,顺路问个清楚。”
“婆婆说的是。”
第二日李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去徐家。
吃茶间李氏说起想给大儿子纳妾的事询问徐老夫人,徐老夫人还没吭声,头回听闻的大嫂已经惊地摔了茶杯,失魂落魄的模样,让秋娘万分同情。
“婆婆……为何……”大嫂喃喃追问,她不明白自己活到这个份上,从不敢怠慢公婆半分,跟着丈夫一起扶起二弟,生了女儿又生儿子,还有什么地方让婆婆不满意?为什么现在她老人家却要给丈夫找小的,天理何在。
李氏有点尴尬,不过在外人面前可不能丢了面子,只好板着脸训斥:“你慌什么,我就说你心性不够,脑袋又不聪明,你这样子以后要怎么持家做女主人?我还不是想找个聪明的伺候你,帮衬你分担。
大嫂闻言一言不发,两行清泪默默滚落。
原来错就错在她不够聪明。
这该怨谁呢?怨恨爹娘没将她生的聪明点是不是?
大嫂心如死灰的神情令人动容,秋娘都觉得心里泛酸,但是她又不好安慰大嫂,其实李氏既然来了这儿,估摸着纳妾的事成不了,只是……也许又会找到别的路子,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