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良缘 > 第三十七回 荣国府宝玉姑苏寄情 林府园姐弟共读添欢(第3页)

第三十七回 荣国府宝玉姑苏寄情 林府园姐弟共读添欢(第3页)

而黛玉回到房中,被母亲拉着说了好一会子话,无非是些女儿家的教导。黛玉一一应着,心中却还想着方才与宝玉的交谈。

至于贾雨村,在酒肆与冷子兴分别后,心中反复思量着他的话,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宝玉早早便醒了,满心都是与黛玉在学馆相见的期待。他匆匆洗漱完毕,连早饭都顾不得好好吃,便直奔学馆而去。

学馆里,黛玉和林承祖已然在座,正低声讨论着昨日所学。宝玉进来后,笑嘻嘻地凑到黛玉身边坐下。

贾雨村走进学馆,看到学生们的积极模样,心中略有欣慰。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授课。这一日讲的是诗词格律,贾雨村引经据典,将诗词之妙剖析得入木三分。

课间休息时,宝玉又缠着黛玉探讨起学问来。林承祖则在一旁默默温习,神情专注。

中午时分,众人用过膳后,各自歇息。贾雨村却无心休息,他在书房中踱步,思考着如何通过教导这些学生为自己的仕途谋取利益。

午后的课程结束后,宝玉邀请黛玉一同去花园散步。两人漫步在小径上,微风拂过,花瓣飘落。宝玉趁机倾诉着自己的心意,黛玉羞涩地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

就在这时,林如海突然差人来请贾雨村。

贾雨村整理衣冠,随来人前往拜见林如海。林如海正坐于堂中,见贾雨村前来,微微抬手示意其入座。“雨村先生,近日小儿与外甥承蒙教诲,学识颇有长进。”林如海面带微笑。贾雨村忙躬身道:“大人谬赞,两位公子小姐本就天资聪颖。”林如海顿了一下,接着说:“听闻皇上大赦,似有启用旧臣之意。先生之才不应埋没,我有意修书一封举荐先生,只是……”贾雨村心跳陡然加快,急切回道:“大人之恩,雨村定当铭记。大人但有所命,雨村无不遵从。”林如海满意地点点头,“望先生日后飞黄腾达,莫忘犬子与外甥的学业。”贾雨村心领神会,“大人放心,雨村定全心相待。”

从林如海书房出来后,贾雨村心中有了盘算。他决定更加用心教导林承祖和宝玉,同时也想办法与他们的家族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贾雨村的教导越发用心,宝玉、黛玉和林承祖的学问也日益精进。

这一日,贾府来了书信,说是贾母思念宝玉,让他速速回京。宝玉心中不舍黛玉,但又不敢违抗贾母之命。黛玉听闻此消息,眼中含泪,却也只能默默为宝玉收拾行装。

临行前,宝玉拉着黛玉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她照顾好自己。林承祖也在一旁宽慰,让宝玉放心回去。

宝玉离开后,黛玉时常在学馆中发呆,思念着宝玉。林承祖看在眼里,心中也为姐姐感到难过。

而贾雨村,依旧在为自己的仕途奔波谋划。他常常出入林府,与林如海商议着官场之事。

贾母也思念黛玉,终究还是派人来接。此时的黛玉已然十九岁,这是她第三次重回荣国府。离别那日,阳光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显得格外黯淡无光。黛玉和父母、弟弟在府门前执手相看泪眼,那泪水似断了线的珍珠,颗颗滚落,顷刻间便浸湿了衣襟。

林如海神色凝重,眼中满是不舍与牵挂,他紧紧握着黛玉的手,声音略微颤抖:“玉儿,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为父实在放心不下。你自幼身子娇弱,到了那边,定要好好照顾自己。”黛玉早已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道:“父亲,女儿不孝,不能在您跟前尽孝。您和母亲也要保重身体。”林夫人泪流满面,将黛玉拥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我的儿,到了贾府,莫要任性,凡事多忍耐些。”

黛玉和父母话别完,紧紧地拉着林承祖的手走到一边。她目光坚定而又充满关爱地望着弟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弟弟,姐姐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你一定要专心学习,努力上进。莫要让父母失望,要耐心侍奉父母,替姐姐在父母跟前尽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