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起贪财念,常存济世情。
心清民怨少,意正国风明。
但愿朝堂上,贤良尽赤诚。
李纨听着贾兰的诗,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的泪水。她说道:“我儿能有此等胸怀与抱负,为娘深感欣慰。只盼你能始终坚守初心,做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益之人。”李纨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那动作中满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林黛玉听闻贾兰作诗,心中欢喜,又觉感慨。她再次展纸研墨,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首描绘民间疾苦的诗:
怜民苦
春雨难滋瘠土田,夏炎似火炙荒阡。
秋收本望仓盈粟,冬税偏催屋绝烟。
病妪街头悲瘦骨,饥童巷尾泣空筵。
朱门酒肉香飘处,可念苍生困苦煎?
众人围过来观看,不禁黯然神伤。薛宝钗叹道:“林妹妹此诗,真真写尽了民间疾苦,让人闻之落泪。”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伤,仿佛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悲惨场景。
贾宝玉看着诗,神色凝重,说道:“林妹妹心怀悲悯,以诗诉民苦,实乃巾帼不让须眉。我等男子,更当为百姓谋福祉,解其倒悬之苦。”贾宝玉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心中立下了为百姓奋斗的誓言。
此时,贾母在丫鬟搀扶下缓缓走了进来,众人赶忙行礼。贾母坐下后,目光慈爱地看着众人,说道:“我虽老了,听你们说这些,心里也不好受。这天下不太平,受苦的还是百姓。咱们贾家,既然得了圣上的恩宠,就更要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众人齐声应是。贾母的声音虽略显苍老,但却透着一种长辈的慈爱与威严,仿佛在为贾家定下了行事的准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时间,荣国府内,既有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又有对未来太平的期许。众人各怀心思,却都盼望着天下能早日太平,百姓能安居乐业。而林黛玉与贾兰的诗,也在府中悄然流传,成为众人谈论此次战事时,对世态炎凉、官民之困的一种深刻写照,更为这荣国府的午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众人谈论完,贾宝玉便看向林黛玉,眼神中带着温柔与关切,轻声说道:“林妹妹,咱们去沁芳闸畔走走吧。”林黛玉微微点头,轻移莲步,与贾宝玉一同往沁芳闸畔走去。
来到沁芳闸畔的亭子里,四周静谧非常,唯有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微风拂过,吹起林黛玉的发丝,她不禁轻轻打了个寒颤。贾宝玉见状,赶忙将自己的披风解下,轻轻披在林黛玉身上,动作轻柔而小心,说道:“林妹妹,仔细着凉。”林黛玉抬眸,眼中满是感动与依赖,两人相依坐在亭中的石凳上。
(林黛玉想起贾宝玉参战之时,眼眶渐渐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宝玉,你可知你去参战的那些日子,我是如何熬过来的。每日我都提心吊胆,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模样。我一会儿担心你会不会受伤,一会儿又害怕你遭遇危险,心就像被放在火上烤一样,备受煎熬。”说着,泪水便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她的衣襟上,洇出一小片深色。
贾宝玉心疼地伸出手,轻轻为林黛玉擦拭着泪水,那手指温柔地触碰着她的脸颊,柔声安慰道:“林妹妹,莫要伤心,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我在战场上,心里也一直想着你,想着一定要平安归来见你。每当遇到危险,只要想到你,我就充满了力量,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