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起来。林黛玉笑得花枝乱颤,拿手帕捂着嘴,嗔怪道:“凤姐姐,你这笑话编得可真逗。”贾宝玉笑得前仰后合,指着王熙凤道:“凤姐姐,你这脑子,净想些稀奇事儿。”贾母也笑得合不拢嘴,轻轻拍着桌子道:“凤丫头,就数你会说笑,把这气氛都带得热热闹闹的。”众人在这欢声笑语中,暂时忘却了对贾元春的担忧,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贾惜春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拉着贾母的手道:“老祖宗,凤姐姐说得可真有趣,以后可要多讲些这样的事儿来听听。”
贾母亦是笑得合不拢嘴,指着王熙凤道:“你这凤辣子,就会逗大家开心,不过倒也多亏了你,让这气氛热闹起来。”
贾母兴致更高了,笑着说:“我也给你们讲个笑话。说有个和尚,去集市上买冬瓜。卖冬瓜的问他:‘师父,你这冬瓜是要煮着吃,还是炒着吃?’和尚说:‘我要炖着吃。’卖冬瓜的又问:‘那师父你放不放肉啊?’和尚瞪了他一眼说:‘你这出家人问我放不放肉,你安的什么心?我当然是放冬瓜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先是一怔,随即爆发出一阵更响亮的笑声。林黛玉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拿手帕直擦眼角。贾宝玉笑得捂着肚子,在椅子上直打滚。王熙凤笑得前俯后仰,指着贾母说:“老祖宗,您这笑话真是绝了,把那和尚的憨态都表现出来了。”
贾惜春笑得脸蛋红扑扑的,拉着贾母的胳膊直摇晃:“老祖宗,您太厉害了,这笑话比凤姐姐的还逗。”
在这阵阵欢声笑语中,缀锦楼里的气氛越发融洽欢快,大家暂时将对贾元春的担忧抛到了脑后,尽情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贾宝玉则拉着林黛玉,兴致勃勃地说起了近日在园子里作的诗。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创作时的灵感与心境:“林妹妹,我前儿个在沁芳闸畔,见那落花随流水而去,心中有感,便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花魂随水逝,诗梦绕云归’,妹妹你觉得如何?”
林黛玉微微颔首,美目流转,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两句倒是颇有几分意境,只是这‘花魂随水逝’,总觉得透着些哀伤,莫不是宝哥哥又触景生情,心生悲绪了?”林黛玉轻轻瞥了贾宝玉一眼,眼神中带着些许关切与调侃。
贾宝玉挠了挠头,笑道:“还是妹妹懂我,当时见那落花飘零,心中难免有些感慨。人生恰似这落花一般,不知会飘向何处。”
林黛玉轻抿嘴唇,缓缓说道:“宝哥哥既有此感,何不再添几句,将这感慨说得更透彻些。依我看,可接上‘半笺残墨泪,几缕素心违’,如此,这诗的意味便更深远了。”
贾宝玉听了,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妙极,妙极!林妹妹这两句,当真是画龙点睛之笔,让整首诗增色不少。”二人你来我往,兴致盎然地探讨起来,才情尽显,周围的欢声笑语仿佛都成了他们的背景音。
贾惜春缠着李纨,让她讲些有趣的故事。李纨无奈地笑了笑,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我小时候啊,在自家府里,有一回瞧见几个小厮在花园里斗蟋蟀。那蟋蟀被他们养得肥肥壮壮的,一个个斗志昂扬。其中有个小厮的蟋蟀,格外厉害,连胜了好几场。可就在它得意之时,不知从哪儿跑来一只大公鸡,一下子就把那只厉害的蟋蟀给叼走了,把那些小厮们气得直跺脚。”
贾惜春听得入了迷,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问道:“那后来呢?那些小厮有没有把公鸡赶走,救下蟋蟀呀?”
李纨笑着摇了摇头:“哪能救得下呀,那公鸡一口就把蟋蟀吞进肚里去了。那些小厮们只好垂头丧气地散了,还说以后再也不在花园里斗蟋蟀了,怕再招来公鸡。”
贾惜春听了,忍不住“咯咯”直笑:“那些小厮可真有意思,这故事真好玩儿。”
王夫人和邢夫人也面带微笑,静静看着众人,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欢乐时刻。王夫人看着贾宝玉和林黛玉探讨诗词,眼中满是欣慰,心想这两个孩子若是能成就一段佳话,倒也是极好的。邢夫人则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感受着这一家人团聚的热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