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74集:贞观之治下的户籍革新(第2页)

第174集:贞观之治下的户籍革新(第2页)

除了常规的人口登记,对于特殊人群,如僧尼、道士、商人等,也有专门的登记办法。僧尼需在所在寺庙登记,由寺庙定期向官府报备;商人则要在其户籍所在地及经营地进行双重登记,以便管理。

四、管理流程,规范有序

户籍登记完成后,后续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太宗时期,构建了一套规范有序的户籍管理流程。

户籍档案由县、州、中央三级管理。县级负责户籍的初步登记与整理,定期将户籍档案上报至州级;州级进行审核汇总后,再报送至中央户部。户部设立专门的户籍司,负责全国户籍档案的保管与统计分析。

为防止户籍档案损毁、篡改,朝廷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户籍档案以纸质和竹简两种形式保存,存放于特制的库房中,设有专人看守。库房内设有防火、防潮、防虫设施,确保档案安全。每年,朝廷还会选派专员对各地户籍档案进行抽查核实,若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在一次档案抽查中,发现某县户籍档案有篡改痕迹。经调查,原来是当地一名小吏受不法之徒贿赂,擅自篡改户籍信息。太宗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将涉案人员严惩,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户籍档案清查行动,进一步强化了户籍管理的严肃性。

五、人口监管,张弛有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频繁。为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监管成为必要之举。

太宗时期,规定百姓出行需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路引上详细记录了出行人的姓名、籍贯、目的地、出行事由及预计返回时间等信息。若出行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当地官府将进行追查。

然而,朝廷并非一味限制人口流动。对于因商业贸易、求学、投亲等正当理由出行的百姓,只要手续完备,均予以放行。在长安通往洛阳的官道上,时常可见手持路引的商旅队伍,他们往来奔波,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为鼓励人口合理流动,朝廷在一些新兴城市和偏远地区,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百姓前往定居。如在西北边境地区,朝廷设立屯田,招募内地百姓前往开垦,给予土地、农具等支持,并在户籍管理上提供便利,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六、鼓励生育,广增人丁

经历隋末战乱,人口锐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太宗深知“人丁兴旺,国之昌盛”的道理,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

朝廷规定,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必须成婚。对于晚婚者,其家庭需缴纳一定的赋税。同时,对生育子女的家庭给予奖励,生育男孩的家庭,可获得额外的土地;生育女孩的家庭,则会得到布帛等物资奖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