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胜天半子祁同伟之我的血也是红色 > 英雄的勋章(第3页)

英雄的勋章(第3页)

省交通厅厅长叹了口气:“那时候我还是个副处长,记得祁书记去找我们厅长,在办公室门口等了三天。最后厅长被他磨得没办法,说‘这钱给你可以,但要是搞砸了,你得自己去省委做检查’。现在看来,这条路铺对了。”

“第二件事,筑巢引凤。”沙瑞金伸出第二根手指,“同伟同志知道,光有路不行,得有配套设施。他大胆提出‘以地换厂’的政策——只要企业愿意入驻,前三年免土地使用费,厂房由县里统一建设,企业只需要支付建设成本的三成,剩下的七成从投产后的税收里抵扣。”

“这个政策在当时可是冒了大风险。”刘和光补充道,“有人说他这是‘败家子’行为,万一企业投产后跑了,招商引资就成了一滩烂摊子。市纪委还专门找他谈话,让他停手。但同伟坚持要试,他说‘怕担风险,就干不成事’。”

祁同伟记得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乡镇企业。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退伍军人,被祁同伟拉到荒地里看了三次,最后拍着胸脯说:“小祁县长,我信你!就算赔了,我认了!”那家企业现在成了国内知名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去年的产值突破了五十亿。

“第三件事,优化服务。”沙瑞金伸出第三根手指,“同伟同志在金山县搞了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从注册到投产,所有手续由县里代办,承诺十五天内办结。他自己带着公章,企业有需要,哪怕是半夜也能找到他。有个台湾老板凌晨三点打电话说供电出了问题,他穿着睡衣就跑到办公室给电力局局长打电话要求立刻处理,第二天那个老板就决定追加投资。”

省商务厅厅长忍不住点头:“吕州工业园的‘一站式服务’后来成了全省的标杆。我们去调研时发现,那里的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这和祁书记他当年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沙瑞金走到会议室外的落地窗前,指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同志们,现在的金山县和吕州工业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十二家,上市公司三十八家,去年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了一千二百亿,占吕州市GDP的百分之四十二。但我们不能忘了,十多年前,金山县还只是一片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地。吕州工业园被魔都开发区压的喘不过气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是谁把荒地变成了宝地?是祁同伟同志!是他带着五个人的团队,用三年时间,打下了金山县经济的半壁江山!他更是吕州工业园的拓荒者,更是吕州经济的奠基人!”

“奠基人”三个字掷地有声,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祁同伟猛地站起身,眼眶通红,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从97年到金山县,再到吕州工业园区,他在吕州待了五年,从副县长做到副市长(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亲眼看着金山县的荒地上竖起厂房,看着泥泞的土路变成柏油马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背着行囊来到吕州工业园区打工。他以为那些日子早就被政绩单上的数字淹没了,却没想到,会被沙瑞金这样郑重地提起。

会议室里响起了稀疏的掌声,起初只有几个人,很快就汇成了一片。田国富放下茶杯,第一次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祁同伟——这个他一直觉得“官气太重”的钟家女婿,原来还有这样务实肯干的一面。

沙瑞金示意大家安静,语气变得沉重了些:“但我今天不是来给同伟同志唱赞歌的。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多少人像同伟同志这样,曾经为了理想奋不顾身,却在后来的岁月里,慢慢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我到汉东后,看了很多干部的档案。”沙瑞金继续说道,“祁同伟同志的档案里,有一等功奖章的照片,有吕州工业园从百亿到千亿的发展报告,也有群众给他送的‘为民服务’的锦旗。这些不是档案里的文字,是一个干部用青春和汗水写就的答卷。”

他走到祁同伟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同伟同志,过去的成绩值得骄傲,但更重要的是未来。汉东的发展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敢闯敢拼、有实绩的干部。我希望你记住,省委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为人民做过实事的人!

喜欢胜天半子祁同伟之我的血也是红色请大家收藏:()胜天半子祁同伟之我的血也是红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