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催椒柏 > 春事一朝归(三)(第2页)

春事一朝归(三)(第2页)

从前商道买粮,景明帝忌惮姚家掌管银两,多由张家人操办,姚盛至多负责填平不足之数,算不上大客户。

长此以往,商家早对出手阔错的张家人瞭若指掌,即便换人接头,否认身分都会被认出来,被当成竹槓使劲抬价。

而今,若将买粮一事转交姚盛,不吝是代表商道的主导权,必须分姚盛一杯羹,张家人篤定不乐意。

可大难临头,假使他们咬牙不答应,以景明帝的性子,肯定会顺势将购足粮食的任务交给他们。届时,被恶意抬价的银两,就必须由他们自行补贴。

张家再有钱,也无人愿意掏钱补上买粮的大窟窿,只得暂时认下委屈,待日后夺回大权。

谁负责买有了门路,剩下的,就是最难缠的银两来源。眾官员们又掀起一波激烈讨论,口沫横飞老半天,才有人提了,「指挥使既然有本事弄出花街庆典,不若咱们找个由头,再办一次?」

说起赚钱,姚盛积极许多,道:「不成。此时离庆典不远,咱们要挖钱,也该换个人挖,不能再让百姓与商人掏钱了。」

景明帝听他说话,彷若已有了主意,忙问:「听你意思,似乎有了想法?」

姚盛笑道:「庆典是祈求丰年,现在要办,就该办个感恩丰年的法会,安安百姓的心。」

越是动乱,越是需要平民心。前年大雪纷扰,万物齐衰,好不容易百姓们过了好年,要再听到粮损消息,人心恐难定。

「陛下可还记得,前阵子有本上奏,有生员想捐粮换取入国子监的资格,既然那些人有钱有粮,这回就该让他们出出血。」

说起赚钱的法子,姚盛的话一套一套,条理分明,「有需求就有钱赚。陛下不妨办个斗文大会,以丰年为题,头名不仅能将作品送到陛下面前,还能替法会撰写祭文,大大出名。」

文人寒窗十年,不一定追求出将入相,却都缺少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当然,仅是如此,还不足吸引人。届时劳烦诸位大人参与,尤其是几位文名远播的大人们,替参加者点评作品。」

按姚盛的意思,这诗会除了观眾,想发表作品,一展能耐的文人们都要缴纳入场费,交越多钱,就能挑选出场顺序,在朝中大臣面前露脸,博一场翻身成名的美梦。

听到最后,景明帝连连点头,姚盛却是一叹,说道:「只是,这诗会头一回办,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要想让那些学子生员们乐意参与,还得有人拋砖引玉,带头发表才好。」

拋砖引玉之人可有讲究,最好是那些文人能喊得出名的,也懂得自谦,不会倚仗文才,压过与会者风头之人。

景明帝对姚盛的话深以为然,转头询问其他人,「可有爱卿愿当拋砖引玉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