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另一场无声的经济变革也在昌隆号的推波助澜下如火如荼。
天祝、陇南等地的昌隆分号,掌柜们正满面红光地指挥着伙计们,将一坛坛、一桶桶刚出窖的青稞酒、稞麦酒装上牦牛车队。收购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快!甲等青稞酒,有多少收多少!价格比上月再加半成!”
“丙等的也要!量大从优!吐蕃贵族老爷们就喜欢这个味儿!”
昌隆号给出的收购价极其诱人,远超吐蕃本地市场。
更让吐蕃庄园主和贵族们欣喜若狂的是,昌隆号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而且要求尽快、尽多地交付!
汉地商人(昌隆号代理人)一遍遍上门催促:
“酒呢?张掌柜订的三百坛下月初必须备齐!”
“李老爷的五百桶,月底前一定要发出去!定金都付了双倍了!”
“发财了!真是佛祖保佑啊!” 吐蕃的大小庄园主们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或等价丝绸、茶叶),眼睛都直了。
他们环顾四周,昌隆号运来的平价粮食堆积如山!
精米、小麦、青稞……价格便宜得令人发指!八文钱一升的精米!
比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青稞成本还低得多!
“粮食这么贱,还种个屁的地啊!” 一个庄园主拍着大腿吼道,“种地哪有酿酒来钱快?
昌隆号的粮食便宜,酒价却这么好!给我把农奴都从地里叫回来!全部!都去酿酒!”
这道命令如同野火燎原,瞬间传遍了吐蕃各大庄园和部落。
无数世代耕种的土地被抛荒,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忙碌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处处升起的浓烟和日夜不息的锅庄(酿酒作坊)!巨大的青稞酒海(发酵缸)林立,蒸腾的酒气混合着青稞的焦香,弥漫在高原纯净的空气里,形成一种奇异的、带着醉人甜香的雾霭。
人手不够?庄园主们毫不犹豫地将田间劳作的农奴全部抽调到锅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