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书的老脸上绽放出笑容来,随后面色稍稍板正,“开春的那些天,朝廷正在四处征兵,到如今,几乎已经是到强征地步了,不仅民间受到波及,就连老夫自己家中的那些儿孙也都要随军北征,随时准备为国而战...”
“李公子身在商贾世家,应当是比较清楚的,每到这种局势纷乱的时刻,就要有人站出来表态,如此才能安抚众人,稳住各方人心。
哎,此次雪灾,百姓苦不堪言,遇难者不计其数,其实说,他们进了军中,不见得不是一件坏事,民生多艰,朝廷想打老夫是无力阻止的,只能尽些绵薄之力让百姓尽量好过些...”
陈学书说得情深,惋惜哀叹,说到民生多艰,自己无力阻止朝廷挑起战事时差点落泪,他作势擦了擦眼角,继续道:“百姓出了人,官府出了人,兵源还是没能凑够,李公子应该知道,商贾世家,大多有江湖好手,武力高强之辈,一人能顶几十甚至上百普通人来。”
他说完后顿了顿,语气严肃起来:“军中过来向老夫要人,能给的老夫都给了,民间里,不能继续征了,要给妇孺老幼留些活路,既然武林高手能抵得上几十上百人,所以老夫拉着脸皮前来,希望李公子能明白老夫的无奈,百姓的困苦,请你做个表率为苏家出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幼白没有说话。
陈学书说话时头颅微微低下,眼角余光扫了李幼白一眼,见对方不为所动,便又悲戚的改口说:“老夫此举实属无助之举,今日哪怕不来 寻李公子,老夫也要去别家要人,无论如何,总是要凑够人数的。
老夫知道商贾世家的子弟很多,但那都是各家的心头血肉,苏老爷故去不久,他膝下儿女,也就苏小姐最有出息,实话说,商人之道实为小利,家国之道才是大利,老夫与苏老爷平时亦师亦友,哪怕他是个商户出身的人,也时常会感慨苏小姐为官时的作为,若是苏老爷还在世间,也会希望李公子能体恤苏家,给苏家那些没有多少能力的后辈,留一条活路吧...”
李幼白缓缓闭上眼睛,倘若苏老爷子还在,他定然不会让她提苏家出征,她与苏家的关系看似深刻绑定,实则也就仅有苏尚而已,其他人无所谓的。
一名合格的商人,不是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而是要等得与人进行等价的利益交换。
实则在苏老爷子死前,他拜托自己照顾好苏尚,算起来,他死了还欠着自己一份人情呢,又怎么会不耻开口让自己代苏家出征呢...
临近晚春,中州城降下今年的第一场雨来。
彼时民间的格局,在大规模征兵后便会顷刻发生改变,士族,豪绅,对于百姓的盘剥,可能会到达顶峰状态,男丁被征走,家里缺少能够硬气的人,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虽说大部分都是被征走参了军,官府会对这些家庭给予关怀与优待,那也是短时间内的事情了,时日拉长,和久病床前无孝子差不多一个模样,真要尽心尽责去维护百姓军属家庭的利益,不现实。
雪花融开的这一天,李幼白撑着油伞,前去港口寻找范海琴讨论起征兵这件事。
大规模征兵以后,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体系,都有着莫大影响,特别是范海琴的工厂以手工与机关辅佐生产的链条,在男丁被征走以后,短暂停工了两日,又慢慢恢复起来勉强维持运作。
范海琴在中州港口有一个小工厂,主要用来生产款样,由于较为简单所以量产的速度很快,等到一定数额后便会装船南下运往泗水县进行更精细的改工与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