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把脸,一会儿我送你们去学校?”
“拉倒吧,一共没几步。”
初一的回答显得很独立,但是有点讨厌,浪费你叔的好心是不是?
“二叔咱们晚上吃啥?”
昭凝的关注点就比较集中了,要么就是吃,要么就是臭美,没别的。
“你这刚吃完还没拉出去呢,就想着晚上的了?
我带的肉还有,晚上让你奶给你们做就是了,我就不过来了,你二叔从此也不是那么自由的一个人了。”
小孩子不懂这些,但人不来肉来也行。
“对了,我给你们的奶粉记得每天泡一杯,喝了长高个子。”
这会儿京城也有牛奶,供应是个问题,另外就是自己喝别人喝不上就容易举报之类的,比如西城的干部子弟小学被举报午餐提供牛奶,校长都被撤了,就发生在上个月。
厂办小学、机关附小、普通小学的标准完全不同,条件好的就吃的好,住的暖,物资供应也相对充足,条件不好的就尽量凑合。
比如六郎庄小学,孩子们都是自带白薯,什么牛奶、肉蛋之类的他们似乎都没听过,学校的午餐还提供那玩意?
至于郊区和农村小学,学生们路远的也多是啃冷窝头配咸菜。
利用蒸汽大规模蒸饭的技术刚刚开始推行,因为海淀区有人发明了多层饭盒架,可以像蒸馒头蒸包子那样用更少的柴换取更多的热量,正在全市进行推广。
而其实早在李剑垚读初中的时候,住家服务商就已经提供了大锅蒸盒饭的服务,可能是因为小规模操作不具备推广性?
阶级、贫富,在这样一个时空拐点中并存,甚至有些历史问题还没处理完的人的子女在就读的时候还等被克扣饭菜。
喜欢重回60年代不遗憾请大家收藏:()重回60年代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