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虎父犬子汉王怒(第2页)

第二十七章 虎父犬子汉王怒(第2页)

如果李孝基部一旦看晋阳救援无望,改而南还龙门渡河,将“先援晋阳”换成“先打汉军”,则汉军所面临的压力,便将从“驱虎吞狼,坐收渔利”,变成首当其冲,如高曦所言,势必就将剧增。也的确,当此关头,又如萧裕所言,龙门渡口、龙门县城就成关键了。

李善道拍案痛骂:“李元吉此举,实乃资敌!他妈的,这混账东西,老子若是李渊,非砍了他的头不可!城坚兵众,援军将至,竟如此轻易弃守,真是愚蠢至极!”

“资敌”云云,表面看,是站在了唐军的立场来说,但刘武周虽是盟友,实际上也是敌人,李善道这句话,暴露出了他对刘武周的真实态度,倒也不算为错。

话传入屈突通等人耳中,众人相顾,都是苦笑。

屈突通沉声说道:“大王,如今局势突变,事已至此,唯有随机应变。萧柱国所议甚是,当前之要,确乎是宜即刻调整策略,调集精锐,尽快打下龙门渡口及县城,严防李孝基回师,从龙门渡河。以及,令黄公等部加紧攻占柏壁、正平,争取抢在唐援前头,占住这些要地!”

“恨铁不成钢!恨铁不成钢!老子是恨铁不成钢啊!咱们辛苦谋划了一番,到头来,因为这个竖子,便宜了刘武周!”李善道难解心头之气,又骂了李元吉几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骂归骂,形势逼人,他终究冷静下来,略作寻思,接受了萧裕的意见,令道,“传令下去,令王须达、王君廓接令当时,立刻北渡汾水,西抢龙门渡口,夺下渡口后,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姜宝谊、李仲文、宇文歆若遣兵争夺之,他妈的,一定给老子守住!

“令黄公遣骑一部,西至龙门城外,牵制姜宝谊、李仲文、宇文歆部,配合王须达、王君廓渡汾水,占龙门渡口;令王伏宝、薛万彻加强对柏壁的攻势,断绝柏壁与外边的联络,务使柏壁的唐军守卒不能获知外界援军动向。如能将柏壁一举攻下,就克之;如不能,等我主力。

“蒲坂渡口方向,给苏定方增兵千人,告诉他,严防死守,不可使唐援的一兵一卒由此渡河。

“王长谐已率部与李孝基、唐俭部会合,其留在风陵渡南岸的兵马剩下不多了,令秦敬嗣等部,留下部分兵马看住潼关、风陵渡南岸的唐军,余部北渡河,来与我军会师。

“蒲坂城中留守卒三千,其余在蒲坂之我军主力,今日备战,明日一早北上,与王须达、王君廓部合兵,一边加强龙门渡口的防备,一边攻打龙门县城!”

虽然是恼怒之后的冷静,但李善道的这几道命令,有条不紊。

“王须达、王君廓接令当时,立刻北渡汾水,西抢龙门渡口”也者,王须达、王君廓两部,依照李善道数日前的命令,先后已攻下了桑泉、汾阴两县,占据住了龙门县城对岸之汾水的渡口,但要想往占黄河边上的龙门渡口,还需要再渡过汾水,是故令云“北渡汾水”。

“令黄公遣骑一部,西至龙门城外,配合王须达、王君廓渡汾水,占龙门渡口”也者,王须达、王君廓两部要想往夺龙门渡口,需要渡过汾水,但在东边绛郡稷山、正平一带的黄君汉部,已尽占绛郡郡内的汾水两岸,因而他遣骑去龙门县城,却不需渡汾水,足可起配合作用。

“蒲坂渡口方向,给苏定方增兵千人”,这当然是为防唐援分兵从蒲坂渡河。

“令秦敬嗣余部北渡河”,王长谐率与李孝基、唐俭部会师的部队,近万人,不但其留在风陵渡南岸的兵马已不多,留守潼关的兵马也不算很多了,秦敬嗣等部现已可分兵北渡,与主力会合。又之所以调秦敬嗣的一部来会合,无它缘故,自是为增强己军主力的可用兵力,以备后续战事,於保证可以阻截唐援不得从龙门、蒲坂入河东之余,还有兵力可北进,与刘武周部争夺河东地界的中部诸郡,——打下晋阳后,刘武周部士气必高涨,他肯定会接着南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