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章 忠心体国薛河东(第5页)

第一章 忠心体国薛河东(第5页)

其族为荥阳郑氏的北祖洞林房,世代仕宦,为山东高门之一,如前所述,名列“五姓七望”。

他的曾祖郑琼为周之太常卿,祖郑道邕为周之司空,他的父亲郑译,历周、隋两代,俱为重臣。郑译的从祖郑文宽,妻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周文弟宇文泰皇后的妹妹。平阳公主没有儿子,宇文泰就让郑译过继给了她家。因此,郑译小时就被宇文泰亲近,总与宇文泰诸子玩耍。在周时,郑译就担任显贵之职,得拜沛国公,食邑五千户。

这个郑译,与杨坚是同学,两人关系很好。故而,杨坚篡周建隋的时候,郑译立下了建策之功,入隋后,摇身一变,又成了隋的开国元勋,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尽管因其人轻险、贪财,杨坚后来疏远了他。不过论名声、影响力,他却依然很有分量。杨广继位后,郑译已死,杨广改革官职,废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郑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郑译莘公,以郑元璹袭。郑元璹凭借父功,官爵虽不如其父,却也颇是显贵。初授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大将军、改爵莘国公,再之后,迁文城郡守。

李渊起兵后,郑元璹献郡从降。李渊任他为太常卿。原本是被调任到长安朝中了,李世民援河东时,因汉军、刘武周两军夹击,声势逼人,以他曾为文城郡守之故,李渊特令他从军参佐。结果,於汉军与唐军的临汾等战时,他被突入文城郡的黄君汉部俘虏了。

像郑元璹这等俘虏,才能不出众者,李善道一概交给了时在河内督办辎重后勤的于志宁处置。

于志宁起身,行礼答道:“敢禀大王,王师还河北以后,即与宇文化及连番鏖战。郑元璹尚未授官,也没在军中,臣将他与别的一些俘臣,暂留在了河内待处。”

却是说了,郑元璹既然家世显赫,又本身先仕隋为右武候大将军、文君太守,官职不低,到了李渊手下后,也得到重用,却怎么会在汉军中,至今尚未得到授官、任用?原因也很简单。郑元璹与他父亲相同,人品不行,其父贪财好贿,他事亲,不以孝闻,清论鄙之。于志宁瞧不起他的品行,故此没有向李善道举荐他,授任职务,而是自行决定,暂时先将他闲置。

不意这个时候,他被薛世雄给提了出来。

于志宁回答完了郑元璹现下的状况后,迟疑了下,又说道:“大王,郑元璹虽出自荥阳郑氏,门第高贵,父祖显宦周、隋,但其品行有亏,事亲不孝,时论非之。臣窃以为,不可重用。”

李善道考虑了下,却明白薛世雄点名要郑元璹佐助的用意。

荥阳北与东郡接壤,此其一;南与洛阳所在的河南郡接壤,此其二。

亦即,荥阳此郡,当下对东郡、对汉军相当重要。

若能将此郡得之,不仅可稳定东郡,还能汉军的兵锋接近洛阳,与洛阳北边的河内郡,形成犄角之势,对洛阳的隋军也好、对李密也好,尤其李密,足以造成一定的威胁。某种程度说,乃至能够以此,将对李密的形势,从单纯的防御河内,转为潜在的两线进攻。

故而,郑元璹人品尽管不行,薛世雄看中的,是其族在荥阳的声望。

於是,李善道很快做出了决定,说道:“‘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此孟德招贤之令也。陈平盗嫂,汉高用之而建奇谋;郭奉孝不治行检,孟德倚为谋主。今方用人之际,不可因品行而废其人。凡有一点可用者,我皆不吝擢用!薛公,郑元璹,我调给你!具体怎么用他,授他何职,你自作主,不必奏禀。”

“臣,领旨谢恩!”薛世雄伏拜领命。

李善道扶他起身,抚摸短髭,笑与他说道:“薛公,除此两人,无需其他佐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