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有令,命炮兵阵地前移二十步,火药增加二两。另外凡发现炮身有裂缝的,立刻回炉重铸,不得使用!”
明代火炮有使用寿命。
具体寿命没有固定标准。
受限于材质里的杂质,使用规范,使用频率,以及战后清理保养等因素。
一般在发射一两百次后炮身就会出现裂缝。
这时候就要用铁箍加固炮身,防止炸膛。
由于工部掌握了铁模铸炮技术,铸造一门火炮的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
再加上炮兵也是稀缺兵种。
所以京师官军舍弃了用铁箍加固炮身这个环节,直接用重铸代替。
朱国弼通过千里眼发现,京师的炮兵在向前移动火炮后急忙下令开炮。
轰轰轰...
凌乱的炮声下。
除了极少数炮弹击中目标,剩下的全部落空。
等他们重新装填完毕打算开炮的时候,对面的明军也已准备完毕。
双方炮兵开始对射。
朱国弼有三十门重炮,八十多门轻型、中型火炮。
朱慈炯此次南下平叛带了多少门火炮?
不多,只有区区三百门。
除了几十门便于携带的轻型火炮外,其余都是红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