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化名宋申的学子是谁的时候,李申站出来了,承认就是自己!
这一下子,把乾高宗和满朝文武更震惊的瞠目结舌了。
要知道,大乾的科举,是跟大唐的科举很类似的。
都是最后能中进士的人很少很少,而且考的内容也非常的复杂和难!
每年只取20多个进士,相当于每个省省状元。
别看宋朝的进士多,但含金量是没办法跟唐朝的比的。
更重要的是,越往后的朝代,科举考的内容就越简配......
很多人都痛恨明清的八股文,说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还说,从宋朝开始,很多该考的东西都不考了。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隋唐一开始的时候,科举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的把人才给选拔上来!
虽然说,那个时代,豪门大族,是有优先选拔的机会,但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夸张,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
不然的话,白居易怎么可能会考上呢?
而且,还写出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呢?
说明至少在唐朝的中期和前期,科举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垄断和糟糕。
真正糟糕的,是考的内容,太全面,太多了......
以至于,很多学子,根本就不可能染指到,只有豪门大族的孩子,才有机会接触。
比如,考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水利,修河筑堤,如何计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