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考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水利,修河筑堤,如何计算的问题?
穷苦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偏远山村的,一辈子都没有见识过啥叫水利,也没人教他,全国更没有统一的数学教材,你让他咋考?
还有天文,星象,税收,法律,行政这些东西......
你要是没有一个当官的爹,你根本不可能碰触到。
如此这般,就把很多孩子给筛选掉了,从而一定程度上让科举被豪门给垄断。
朝代越往后,越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弊病,故而在选择考试内容的时候,范围也越来越窄,尽量的浓缩到四书五经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此这么一来,哪怕你就是偏远山村的孩子,也能学到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内容。
宋朝的时候,为了两全其美,把唐朝的考试给一分为二!
先是科举考试,考的就是所有人都能学到的基本内容,先把人才给选出来。
选出来以后,再进行一次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就是那些复杂东西招呼上了......
到了明清时期,则干脆就简单一点,继续缩小考试大纲的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看看这个孩子的智商如何?
说白了,并不是古人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实在是为了更加的公平,让平民子弟有上升的渠道。
其实,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认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头子,跟一群豺狼一般的官员,一起欺压老百姓。
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皇帝哪怕再昏庸,他也不希望天下大乱,不希望有人造他的反!
而百姓也希望休养生息,尽量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