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危难之时,赞誉臣是伊尹、吕尚;一旦危险解除,又骂臣是陌域蛮夷。如果这样,当今天下但凡手握兵权建功立业的人,有谁不怕被陛下将来责骂!”
“况且如臣有罪,朝廷自有律法,何必在臣危急之时、衰弱之际趁机加害!张濬既已出师,我自不会束手,现已集结胡、汉联兵五十万,与他一决生死。如果不胜,甘受制裁。否则,臣将率轻骑直奔长安,当面向您申诉奸臣罪状,再到监狱自首,等待处罚。”
等到这份奏折交给昭宗,张濬已兵败溃散,朝廷上下震惊恐慌。
所谓墙倒众人推,张濬、孔纬违背众意,极力主战,结果却败得连底裤都没了,自然要承担责任。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初九,诏令免去张濬、孔纬宰相职务,将张濬贬为鄂岳(湖北鄂州、湖南岳阳)观察使,孔纬贬为荆南节度使(治所湖北荆州)。
杨复恭借机派人在长乐坡(西安市城东长乐东路)劫持孔纬,砍断了他的节度使旌节,抢光了他的钱粮物资,只留他一人狼狈逃离。
李克用遣使上表:“张濬拿陛下的万代伟业,来换取个人的一时虚名!他本知道臣与朱全忠有血海深仇,却与他暗中勾结。臣现在身无官职,又是罪人,不敢再回到河东军镇,只得暂居于河中(山西永济)。是进是退,全凭陛下指示!”
这话看着客气,实则充满威胁。你朝廷要是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率军渡河打过去!
朝廷只得恢复了李克用官爵,让他返回河东治所晋阳(山西太原)。
同时,再将孔纬贬为均州(湖北丹江口市)刺史,张濬贬为连州(广东清远连州市)刺史。
二月,再张濬贬为绣州(广西桂平南)司户。
如果说刺史还是五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领导,司户可就是撤到底了,再无可撤。
张濬没脸也不敢回返长安,只身逃往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依附韩建。思来想去,全天下也只有朱全忠能救他,便联合孔纬向朱全忠求救。
朱全忠上表替他俩申冤,有了朱全忠的支持,朝廷不敢追究,任由他们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