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就是采用氨吸收制冷原理的样机。”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他是负责冰箱生产和设计的首席工程师陈思源。
他原本在白鹰的大学内做热力学讲师,受朋友的邀请这才回归南洋,被张弛网罗至此。
“原理您清楚,氨水溶液被加热,释放氨气。氨气在冷凝器中液化。液氨在蒸发器吸热,实现制冷。氨气被水重新吸收,循环继续。”
张弛内心有点懵,我该清楚吗?
是不是我平时什么都懂的样子给了你们错觉?
其实高中那点化学知识,我早就在高考后还给老师啦。
但表面上,张弛依旧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的样子,频频点头。
陈思源继续道:“这款吸氨式冰箱最大的优点是不依赖进口的氟利昂制冷剂,原料氨气咱们自己就能大量生产。”
此时杜邦发明的合成氟利昂工业流程中需要用到氯氟烃。
而四乙基铅作为一种添加进航空燃油中的燃料抗爆剂,其生产也需氯氟烃。
为了保证飞机油箱不会一打就爆,四乙基铅生产自然不能停。
而没了原料氯氟烃,杜邦公司合成生产氟利昂的成本便更高,产量也更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世界大战期间,进口氟利昂的价格直接飙升。
张弛走近一台正在运行的样机,手放在外壳上感受了一下温度,好像和后世的家用冰箱没啥区别?
“制冷效果稳定吗?安全性呢?氨气泄露可不是小事。”
陈思源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学者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