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看这吸氨冰箱,做大做强,潜力无限。
想想看,造得更大,制冷能力更强,直接装到远洋渔船上。从附近富饶的大海捕捞上来的龙虾、螃蟹、海鱼、大对虾...直接就在船上速冻保鲜。
靠岸就能送上火车、汽车,运往内陆,到时候,别说沿海城镇,就是勃固山区的弟兄们,也能吃上便宜又新鲜的海货。”
就南洋这个地理环境,张弛认为船舶冷藏舱这个科技点,必然是要尽快点出来的。
冷链海运对于民生水平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别的不说,到时候至少南洋沿海地区和与港口有公路铁路连接的城镇就都能吃上鲜冻的深海海鲜了。
而对于他的基本盘军队来说,丰富的伙食更是战斗力的保证。
只要发展好远洋捕捞,让大兵们天天嗯造牛排不容易(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和寄生虫不适合养牛),但嗯造大龙虾、扇贝、生蚝还是可以的。
更别提最苦逼的潜艇兵,出海和在基地的时候,那更是全靠美食排解烦闷。(潜艇灶一般比空军灶还好)
因此张弛认为只要是和‘吃’有关的科技树分枝,都得尽快点出来。
张弛:“以南洋的潮湿、闷热,一旦居民手里有钱了,是一定会购买冰箱的,市场前景广阔,甚至可能未来十几年都会供不应求。陈工、周厂长,你们未来的任务很重啊。”
最后,张弛一行人来到了厂房最深处,也是噪音相对较小但技术含量最高的区域,空调压缩机测试区。
几台银灰色的的圆柱体被固定在测试台上,连接着复杂的管道和仪表。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技术员正紧张地记录数据。一位头发花白、带着浓重意呆口音英语的老工程师,卢卡·费拉里,正对着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激动地比划着。
“No, no, no。压力,压力还不够稳定。振动,振动幅度超标了0.5个密尔。这不行,用在潜艇上,这点振动无所谓,我们可以加装隔音设施。”
作为意呆海军方面的资深潜艇设计师和气体压缩系统方面的专家,卢卡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跑到南洋来造冰箱来了?
他是张弛用重金和“挑战技术难题”的承诺挖来的,如今却只能先研究空调压缩机。
“先生们,我们做的是商用空调,这样的机器装在房间里,你们会被客户投诉的,客户会被这些噪音吵得睡不着觉的!”
旁边年轻的华人技术员一脸委屈:“费拉里先生,我们已经把动平衡调到最好了,不锈钢外壳也按船用标准做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