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接到的命令是:成为这个“华人自治区”的第一个外国合伙人。
他的副官敲门进来:“大使先生,泰北那个……黄先生的电话。”
波波-夫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官方:“黄先生,我是波波夫。”
电话那头传来黄智超平静的声音:“大使先生,考虑得怎么样了?我的耐心,和山下二十万人的口粮一样,是有限的。”
波波夫闭上眼睛,再睁开时,语气已经完全变了,带着一丝职业化的热情。
“黄先生,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答复您。”
“我们,接受您的邀请。”
“我的专机明天一早就会抵达。我希望,能和您当面探讨一下关于‘新家园’建设规划的……具体细节。”
第二天一早,米-8直升机的轰鸣声准时在河谷上空响起。
波波夫从飞机上下来,看到的景象让他瞳孔一缩。
没有想象中的杂乱和无序。
山口处,两排穿着整齐军装的士兵持枪肃立,他们的眼神沉静而锐利。
不远处,数以千计的难民正在被有组织地引导进入规划好的营区,一切井然有序。
这根本不是什么残军土匪,这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和准社会实体。
黄智超就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前等他,身边只站着段希文和李国辉。
“欢迎你,总顾问先生。”黄智超伸出手。
波波夫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了对方手掌的温度和力量。
他苦笑了一下:“黄先生,你的效率比克里姆林宫的任何一个部门都高。”
“时间就是生命,大使先生,尤其是在这里。”黄智超没有客套,直接将他引到一张行军桌前。
桌上,已经铺开了一份用中俄双语打印好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