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就是玉石变现太过困难了。
古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这句话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说玉石是什么无价之宝,而是指黄金随时都能变现,玉石则难以估价。
只是后来,这句话逐渐被一些玉石商人给带偏了。
而且玉石是做不了二次加工的。
但黄金就不一样了,你拿回去一溶,谁也不知道这金块之前长什么样子。
当然,除了几千万的货以外,有些档口上的货还是普遍比较低端的。
曹子建就看到好几个档口上都贴着一个大促销的标签,如什么天然A级翡翠,400元起,特价300元起之类的。
虽然说,这些翡翠的质量不好,但是如果拿到一些玉石店,卖你个万八千还是轻轻松松的。
毕竟翡翠有一个很强的属性,非标品且信息不透明。
如果说,它是原材料,对标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金属,即使同样品质的翡翠,它都没有一个公允的大盘价。
你的买入价和回收价会存在一个巨大差异。
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件产品,那它的估值体系就相当主观了。
不同的买家卖家,会给同一块翡翠完全不同的心理预期价格。
就比如,曹子建花一万块购入一件翡翠,完全有机会以两万块钱卖给下一位有缘人。
当然,也有可能自己就成了那个最高点的接盘侠,压在手里再也出不掉了,只能当做‘传承之物’。
不过即便如此,曹子建也不会因为这些因素给翡翠贴上‘韭菜’的标签。
因为任何不构成强买强卖关系的交易,都是掺杂着理性和感性的市场行为。
其次,根据曹子建接触过的玩翡翠的人,他们也深知,这些身外之物的实用价值远远小于其带来的情绪价值。
但依旧愿意成为一棵‘快乐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