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大人的福,托大人的福啊!"老汉激动得胡子直颤,"我家五亩地,往年最多收六石谷,今年足足收了十六石!十六石啊!"
他指着田边堆放的稻草,"这些草杆子还能换钱,老婆子说要去扯块新布做衣裳..."
老汉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打算,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叶安静静听着,不时点头。这种朴实的喜悦,比任何政绩报表都更让人欣慰。
离开老汉,叶明又走访了几处田块。到处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农人们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丰收的喜悦——这个给叶明塞几个新摘的柿子,那个硬要送一包刚打下来的新米。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田里的人们陆续收工回家,炊烟从各个村落升起,空气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叶明这才踏上回城的路。
城门口,一队粮车正在接受检查。这些是准备运往军营的军粮,每袋都印着"安阳秋粮"的字样。
穿过城门,街道两旁的空地上铺满了正在晾晒的稻谷,在暮色中泛着金色的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个老人坐在旁边看守,不时用长竿驱赶偷食的麻雀。看见叶明,他们纷纷起身行礼,口中念叨着"青天大老爷"。
府衙前的广场上,晒谷的场面更为壮观。金黄的稻谷铺满了整个广场,十几个衙役手持木耙,正将谷子翻来覆去地晾晒。赵德站在台阶上指挥,看见叶明连忙迎上来:
"大人,今日又收储了两千石!常平仓已经装满四座了!"
叶明登上台阶,望着眼前这片金色的海洋,心中涌起一种踏实的感觉。粮仓里有粮,百姓碗里有饭,这才是为政者最大的成就。
"通知各屯,明日开始征收赋税。记住,按之前公告,新垦地免税,熟田减半,绝不多收一粒粮!"
"是!"赵德躬身应道,又补充说,"周掌柜在花厅等您,说是'稻绢布'在江南卖疯了,要追加订单。"
叶明笑了笑。农业丰收,纺织业兴旺,商业繁荣,这才是他理想中的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