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气沉到脚底,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拳架太低,不是松沉而是僵紧,膝盖受力,久之则膝盖受损;
只有沉到脚底能与地面相吸、顺着反座力往上松,达到中正安舒,才是恰到好处。
练拳者的重心有四种:
第一是实际重心,也就是人体的真实重心。
第二是意念重心。比如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
第三是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
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收好尾闾,收尾闾能够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吊裆,内气自然而然沉于下丹田。
第四是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
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有了从腰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之后,逐渐感觉来劲在膝、小腿肚、脚踝之上,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化劲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下,这样才能化之干净。
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下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下紧固的粘在一起了。
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在练拳过程中往往差一点也很难把劲力传导过来,因此一定要在身体骨架结构正确的情况下练习。
由于胯是髋关节、骨盆、腰椎以及肌肉组织的组合体,是大腿股骨与骨盆、骨盆与脊柱共同连接而成。
所以,松胯一是松大腿根和小腹连接之处,二是松腰椎与骨盆连接处。
大腿根和小腹连接处是否松开,可以用手摸腹股沟那个位置,腹股沟处是软的就说明松开了,如果是硬的,绷着劲的就没松开;
腰椎与骨盆连接处是否松开是体会把骨盆摆正,腰椎就像插进骨盆一样的感觉,骨盆像“掉下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