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 第143章 拆迁风云:钉子户与“阳光协议(第1页)

第143章 拆迁风云:钉子户与“阳光协议(第1页)

金秋十月,南锣湾项目正式进入拆迁阶段。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窗棂,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几何形状的光斑。王安漫步在南锣湾蜿蜒的小巷中,耳边是居民们热络的交谈声,鼻尖萦绕着早点摊飘来的豆浆香气。

“王总早啊!”一位刚签完约的老大爷热情招呼,“我家分到的新房朝南,阳台还挺大!”

王安停下脚步,笑着点头:“等新房建好,我还要去您家喝茶呢。”

南锣湾的拆迁进展总体顺利,近七成居民已完成签约。沈佳的“每户一对一”策略效果显着。

“王总,有几位'硬骨头',恐怕得您亲自出马。”张鸣赶来汇报,眉头紧锁。

办公室内,投影屏幕上显示着几户“钉子户”的详细资料。

“刘老太太,八十四岁,一辈子住在南锣湾,情感依恋极深;王家兄弟,漫天要价,要求补偿翻倍;陈氏饭店,背后似有人撑腰,态度强硬。”

王安站起身,走到窗前:“任何情况下,绝不采取暴力手段。”

正当团队讨论间,系统提示在王安脑海中响起:【“拆迁是城市更新的核心痛点,需创新解决方案。建议借款2000万用于'阳光拆迁'体系建设,利息:三个月内实现98%签约率,且无重大负面舆情。”】

“我接受。”王安在心中默念,随即转向团队。

“从今天起,我们实施'阳光拆迁'计划,所有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签约进度全部公开透明,接受居民监督。”

沈佳眼前一亮:“这相当于把拆迁这个传统黑盒子变成透明玻璃房。”

“同时,成立由居民代表、律师、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拆迁协调监督小组',参与疑难户的协商调解。”

会议结束后,王安第一个前往刘老太太家。小院落里,一棵百年老槐树郁郁葱葱,树下老人正在喂鸟。

“刘奶奶,打扰了。”王安自我介绍后,并未直接谈拆迁,而是请老人讲述她与南锣湾的故事。

屋内挂满了泛黄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深厚的情感。

“这棵槐树是我出生那年爷爷种的,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老人眼中闪烁着泪光。

听完老人的讲述,王安轻声问:“如果能把这些记忆带到新家,您愿意考虑吗?”

两天后,沈佳带领团队启动“记忆保留计划”。专业摄影师记录老宅的每个角落;工匠师傅绘制老槐树的模型;设计师在新公寓中预留空间,复刻部分旧居元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