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安排视频面试。”王安放下简历,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视频会议室内,屏幕上出现了一位东方面孔的女子。黑发利落地束在脑后,眼神锐利中带着一丝好奇。
“陈博士,为何对安居未来实验室感兴趣?”王安直奔主题。
“王先生,直说吧,我对您这个人感兴趣。”苏菲的回答出人意料,“从奶茶店到千亿帝国,再到挑战全球性问题,您的轨迹非同寻常。”
她微微前倾:“我研究水分子十年,不只为发表论文,而是希望解决实际问题。您提供了这个舞台。”
一个半小时后,视频会议结束。王安靠在椅背上,对身旁的沈佳微笑:“这位苏菲·陈很特别,直率得近乎冒犯,却也令人耳目一新。”
沈佳看了眼简历:“她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这种性格,不知道能否融入团队。”
“差异化思维正是我们需要的。”王安起身,望向窗外,“发出聘请函吧。”
三周后,苏菲·陈抵达江州,正式成为未来实验室的第一位国际顶级科学家。她穿着简洁的黑色西装,拖着一个小行李箱走进安居大厦,仿佛只是来参加一次普通会议。
“欢迎来到安居。”王安亲自迎接,“您的实验室刚刚完成设备安装。”
苏菲打量着大厦内部:“印象深刻。我希望明天就能开始工作,材料清单已经发给您的助理。”
随后的日子里,更多全球顶尖人才陆续抵达:美国的量子计算专家、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程师、德国的能源存储科学家、日本的仿生膜技术研究员…
未来实验室初步团队很快组建完成,一支多元文化、多学科融合的队伍成形了。然而,背景各异也带来了明显的壁垒。
“美国团队想用机器学习优化过滤算法,而德国团队坚持从材料基础研究做起。”项目协调员向王安汇报,“彼此沟通效率低下。”
王安知道,这需要他亲自介入。系统悄然帮助他快速吸收跨文化团队管理和前沿科技知识,让他能以专业视角引导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月后的项目例会上,王安站在团队面前,流畅地切换着英语、德语和法语:“我们不是在比较谁的方法更好,而是寻找最优的组合。”
他在白板上画出创新的系统架构:“美国团队的AI算法可以优化德国团队的材料配方,而以色列团队的工程经验能帮助实现规模化生产。”
会议室内充满惊叹声。苏菲凝视着王安,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王先生,您的学习能力令人震惊。”
随着团队整合度提高,实验室的安保系统也逐渐到位。然而,一天深夜,系统突然发出警报。
“王总,检测到不明来源的网络探测活动。”安保负责人连夜汇报,“目标是材料研究组的内部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