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着两位宰相,缓缓开口道:“可向藩镇暂借。归德常思虽调任平卢,宋州粮仓仍有存粮,据我所知,那里的豆饼、耕牛都富余,可商借一批,秋收后由朝廷加倍偿还。再者说了,藩镇刚受朝廷宽宥之恩,此刻借粮助流民,既能显其‘忠’,又能让他们与地方民生绑定——流民安稳了,他们的辖地也少了隐患,想必不会推辞。”
范质沉吟片刻,点头道:“以荒地安流民,以藩镇补粮草,既不耗国库,又能结民心、稳藩镇,确是良策。只是……南唐若借机生事,说我大周‘招诱其民’,该如何应对?”
还没等杨骏开口,郭荣截止就出声打断道:“他们敢?我还整愁没有理由找他们事情呢!”
杨骏见郭荣语气带了锋芒,连忙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如砥:“王爷息怒。南唐虽弱,若我们此刻接了他们的‘挑衅’,反倒落人口实,让藩镇觉得‘朝廷刚稳又要开战’,徒增猜忌。”
他转向范质与李谷,补充道:“南唐若说‘招诱其民’,那我们便直接在临近州郡之地,赈济灾民,并可直接遣使赴濠州,明言‘若南唐愿出粮,我大周可划地助其设赈;若不愿,便请其打开关隘,我大周护送流民归国’。他若仍闭境,便是将百姓推向我朝,天下人自会看清谁是仁君,谁是酷吏。”
郭荣眉头稍展,指尖在案几上轻叩:“那南唐水师巡逻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扰了流民安置。”
杨骏想了下后缓缓说道:“可令郓州符彦卿调五百轻骑,沿淮河布防。只护流民,不犯南唐境——若其水师越界,便鸣锣示警,录下时日上报朝廷,再通报诸藩镇。他若敢动手,便是与天下为敌,符帅的郓州军与魏博军呼应,足以应对。”
李谷抚掌道:“既示仁,又备武;既安流民,又稳藩镇,还占了道义——这才是周全之策。”
范质亦是点头同意道:“杨学士此计甚秒。”
郭荣望着杨骏,眼中的急切渐渐化作赞许:“你这‘以工代赈’,是把流民变成了耕夫;‘借粮倍还’,是把藩镇变成了助力;‘遣使晓谕’,是把南唐的刁难变成了我们的道义——一环扣一环,比我那‘开战’的念头,确实稳妥多了。”
他转向范、李二人:“便按此计办。范相拟遣使诏书,李相协调藩镇借粮,杨骏随我去见父皇,奏请‘以工代赈’之策。”
就当众人领命,正欲转身依计行事时,忽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从神色慌张地闯入屋内,径直向郭荣禀报道:“王爷,王妃即将临盆,这边让您速速回府呢!”
喜欢十国风华请大家收藏:()十国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