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戏说三国第7章 煮酒论英雄与衣带诏惊魂(第3页)

戏说三国第7章 煮酒论英雄与衣带诏惊魂(第3页)

说罢,曹操忽然凑近刘备,他的胡须几乎要扫到刘备的鼻尖。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道:“听说你种的白菜,能把菜叶卷成灯笼?可有此事?”

两人相对而坐,案上摆放着精致的夜光杯,杯中琥珀色的酒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微风轻拂,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酒过三巡,曹操突然将手中的夜光杯重重地磕在石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杯中的酒液溅出,如同一道血色的溪流,在青玉棋盘上蜿蜒流淌。

曹操的声音冰冷如霜,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当今天下,谁算英雄?”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满园的雀鸟扑棱棱地乱飞。

刘备心中一紧,手不自觉地捏紧了象牙箸,微微发颤。他的余光瞥见远处假山后闪过一丝甲胄的寒光,心中暗叫不好——那里显然藏着至少二十名刀斧手。

他定了定神,强作镇定地回答道:“袁绍坐拥冀州,兵多将广,可谓一方豪杰……”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曹操突然暴喝一声:“冢中枯骨耳!”这一声怒吼犹如雷霆万钧,震得石案上的棋子哗啦啦地乱滚,仿佛也被这股气势所震慑。

刘备强作镇定,继续列举:"袁术占据淮南,粮草充足;刘表坐镇荆州,民殷国富......"没等他说完,曹操突然拍案而起,石案上的酒壶都被震得掉落在地,酒水洒了一地。"这些碌碌小人,何足为英雄!"曹操眼神锐利如鹰,直勾勾地盯着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你以为种菜就能骗过我?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不过这山水,指的是天下!"

惊雷炸响的瞬间,刘备手中的筷子正巧落在酒渍里。他扑通跪地,借着捡筷子的动作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慌乱。雨丝顺着飞檐织成珠帘,将曹操探究的目光隔在朦胧之外。"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他颤巍巍起身,袍角还沾着泥水,"方才那声雷,倒让备想起幼时在涿郡,被舅父追着讨债的光景......"话音未落,曹操突然抚掌大笑,笑声惊得栖息在梅树上的夜枭发出凄厉长鸣。刘备心中暗自庆幸,这突如其来的惊雷,竟成了他掩饰惊慌的绝佳借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衣带诏里的"死亡盲盒"

寒食节前夜,乌云密布,夜色如墨。董承的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刘府侧门,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国舅爷裹着厚重的貂裘,怀里揣着的锦盒仿佛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慌。他哆哆嗦嗦解开层层绸缎,露出那条浸透血渍的衣带时,烛火突然爆出个大花,在墙上投下张牙舞爪的阴影。"这是天子咬破指尖所书!"董承的指甲深深掐进刘备手腕,"机不可失啊使君!事成之后,您就是再造汉室的大功臣!"

"够了!"刘备猛地甩开他的手,打翻的茶盏在青砖上洇出墨色云纹。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一下比一下敲得人心慌。他想起三日前,曹操特意送来的那坛酒,酒坛上雕着衔着毒草的赤练蛇;想起前日在街上,卖炊饼的老汉突然塞来张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丞相书房暗格有密探名单"。这些碎片在脑海里飞速旋转,搅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关羽将青龙偃月刀横在膝头,刀身映出他凝重的脸色:"国舅可知,许昌城每片瓦下都有曹操的耳目?此乃九死一生之计,还望三思。"张飞却把蛇矛往地上一戳,震得房梁上的积尘簌簌落下:"怕什么!我现在就去丞相府,把那老贼的狗头砍下来当夜壶!"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野猫凄厉的叫声,惊得众人瞬间屏息。刘备望着摇曳的烛火,烛泪顺着烛身缓缓流下,在烛台上凝结成诡异的形状。他想起煮酒那日曹操眼中的寒光,后背顿时渗出冷汗,心中暗自思忖,这或许是个机会,但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四、关羽的"绯闻风波"

暮春时节,许昌城突然流传起一首童谣:"赤兔踏破白门楼,美妇落入枭雄手。关二爷,红了脸,青龙刀,锈了口。"大街小巷,孩童们一边嬉戏玩耍,一边传唱着这首童谣,不明就里的百姓们也跟着议论纷纷。说书人在茶楼里拍着醒木添油加醋,说关羽如何在破城前七次求赐杜氏,又如何在城破后对着曹操的马车长跪不起。这些传言像瘟疫般蔓延,连卖草鞋的小贩都对着关羽的画像指指点点。

张飞气得在院子里横冲直撞,把晾晒的棉被都挑成了碎布条:"二哥!咱们现在就去把那些长舌妇的舌头割下来!看他们还敢不敢胡说!"关羽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日擦拭青龙偃月刀。刀锋映着他通红的脸,连耳垂都烧得发烫。他望着刀身上自己的倒影,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当曹操派人送来掺水的美酒时,他望着酒坛上刻的鸳鸯戏水图,突然将酒泼在地上:"关某忠义,日月可鉴!"酒液在青砖上蜿蜒成河,倒真像极了那日青梅煮酒时泼出的血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