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谣言并未因此平息。街头巷尾,关于关羽和杜氏的传闻愈发离谱,甚至有人说关羽曾为了杜氏,与曹操的贴身侍卫大打出手。关羽深知,这是曹操在故意试探他,也是在瓦解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他每日除了研读《春秋》,便是在院中舞刀,以此来排解心中的烦闷。他的刀法愈发凌厉,每一次挥刀,都带着无尽的怒火,仿佛要将这世间的流言蜚语一并斩断。
五、张飞的"惹事体质"
小满那日,骄阳似火,许都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张飞身着粗布短衣,头戴斗笠,在街上闲逛。突然,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疾驰而来,镶金的车辕擦过他肩头,车上挂着的玉铃铛叮当作响。马车上的人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探出头来,破口大骂:"乡野匹夫,没长眼吗?"张飞本就脾气火爆,哪能咽下这口气,怒目圆睁,大吼一声,像拎小鸡似的把马车里的人揪了出来。
此人正是平日里仗着曹操的势力耀武扬威的刘岱。此刻,这位将军被张飞提在半空,吓得脸色惨白,双腿不停地颤抖,裤裆处还渗出了尿液,那臊味混着他身上的龙涎香,熏得围观百姓直皱眉头。"给老子的马磕头!"张飞把蛇矛抵在刘岱喉间,矛尖划破皮肉渗出的血珠,正巧滴在马鬃上。刘岱为了保命,只得照做,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对着张飞的马磕了三个响头。
消息传到丞相府时,曹操正在品鉴新得的夜光杯。他手一抖,杯中的葡萄美酒泼在波斯进贡的地毯上,绽开大片暗红,如同伤口。"把人给我带过来!"他的声音冷得能结冰,案头的青铜虎符在烛光下泛着森然寒光。当刘备带着张飞跪在堂下时,张飞还梗着脖子:"他该!谁让他的车轮子差点压到我的草鞋!"曹操盯着他草鞋上沾着的泥土,突然笑出声,笑声里却没有半点温度:"翼德果然勇猛,只是这脾气,可得改改啊。"刘备连忙赔罪,心中却暗自担忧,不知曹操会如何处置此事,又是否会借此机会对他们下手。
六、千里逃亡的"极限挑战"
芒种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曹操的调令便送到了刘府。刘备捧着兵符的手微微发抖,指尖的汗渍洇湿了羊皮卷上的朱砂印。调令上写着,命刘备率部前去截击北上投奔袁绍的袁术。关羽将偃月刀在磨刀石上磨得寒光闪闪,火星溅在青砖上,像极了衣带诏上的血字;张飞把装满酒肉的麻袋往马背上一甩,震得拴马桩都晃了三晃:"大哥!这次咱们可算能撒开腿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到灞桥。曹操亲手给刘备斟酒,玉杯里的酒映着他似笑非笑的脸:"玄德此去,切莫学那断了线的风筝。"刘备举杯时,余光瞥见桥边柳树下埋伏的弩手,弓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酒液入口辛辣,却比不上他心中翻涌的寒意。当马蹄声渐渐远去,曹操望着扬起的漫天黄土,突然将酒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飞溅间,仿佛看见刘备远去的背影渐渐化作猛虎的轮廓。
刘备一行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然而,三日后,追兵的马蹄声还是在身后响起。刘备勒马回望,只见尘烟中隐约可见曹军"曹"字大旗,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正朝着他们扑来。关羽横刀立马挡在桥头,青龙偃月刀劈开晨雾,惊起一群白鹭;张飞则在河边拆了座木桥,一边拆一边破口大骂:"老匹夫!有本事你飞过来!"远处传来曹军的怒吼,与奔流的河水声混在一起,恰似命运的战鼓轰然擂响。
面对来势汹汹的追兵,刘备深知,这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他迅速召集关羽、张飞和众将士,制定应对策略。关羽提议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张飞则主张正面迎敌,凭借他们的勇猛,杀出一条血路。刘备沉思片刻,决定兵分两路,关羽率领一部分兵力在前方设伏,张飞则带领另一部分兵力与追兵周旋,拖延时间,为埋伏创造机会。
战斗一触即发,刀光剑影中,喊杀声震天动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曹军纷纷倒下;张飞的丈八蛇矛更是神出鬼没,让敌人胆寒。然而,曹军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刘备等人渐渐陷入苦战。关键时刻,刘备亲自上阵,双股剑上下翻飞,与关羽、张飞并肩作战。他们三人配合默契,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曹军心脏。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刘备等人终于成功击退了追兵。但他们深知,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前方。他们来不及休整,便继续踏上逃亡之路。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躲避着曹操的眼线和追兵,向着远方未知的命运前行。这场惊心动魄的逃亡,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