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泓满脸愁容地叹息一声,心中暗自思忖:“罢了罢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虽然内心深处对于赫连勃勃的所作所为依旧愤愤不平,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坚守自己一贯奉行的“以德服人”原则,期望终有一日能够用自己的善意去感化那个冤家对头,从而达成和平共处的局面。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更让人忧心的是来自东晋刘裕的猛烈攻势。当北府兵的战船如排山倒海般出现在黄河之上时,姚泓却浑然不觉,此刻的他正悠然自得地在皇宫里给大臣们讲解《论语》呢。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宫廷,紧接着便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姚泓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还未等他回过神来,一名侍从便跌跌撞撞地冲进殿内,满脸惊恐地禀报:“陛下,不好了!东晋刘裕的大军已经杀到黄河边了!”
姚泓闻言,如遭雷击,手中的竹简“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他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道:“完了,这下可真是完犊子了!”回过神来后,他急忙高声喊道:“快!快给朕调兵遣将!”
然而,此时的后秦军队早已今非昔比。由于姚泓的父亲晚年昏庸无道,统治失当,后秦的军队在长期的内耗和折腾中已经元气大伤,战斗力更是锐减。士兵们私下里对这位“佛系”皇帝怨声载道,纷纷抱怨道:“跟着这样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还不如回家种地呢!”
军心涣散,士气低落,面对东晋如狼似虎的进攻,后秦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挡。
三、国破家亡的血色终章
永和二年八月,刘裕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直逼长安城下。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城池,此刻在刘裕的强大攻势面前,显得摇摇欲坠。
姚泓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再无退路可言。在他身旁,文武百官们也都面色凝重,一片死寂。
终于,姚泓下定决心,他带着这些曾经的臣子们,神情恍惚地走出城门,去迎接刘裕的大军。当他捧着象征着皇权的玉玺,缓缓走向刘裕时,他的手却像风中的落叶一般,不停地颤抖着。
姚泓的声音也在颤抖,带着哭腔,他哽咽着对刘裕说道:“刘将军,只要您不杀城中的百姓,这皇位……您拿去便是……”
刘裕站在他的面前,高大而威严。他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懦弱的皇帝,嘴角泛起一丝轻蔑的冷笑:“早干嘛去了?”
说完,刘裕一挥手,身后的士兵们立刻如饿虎扑食般冲上前去,将姚泓五花大绑起来。然后,他们把姚泓装进一辆破旧的囚车,像对待罪犯一样,押解着他前往建康。
一路上,人们都对这个曾经的皇帝指指点点,嘲笑和辱骂声不绝于耳。而姚泓,则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痛苦。
在被押解的漫长道路上,姚泓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车窗外那片熟悉的山川河流,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他眼眶中涌出。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无比熟悉。这里是他的国家,是他曾经用生命守护的地方。然而,如今他却不得不离开这片土地,被押往一个未知的地方,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坐在他身旁的皇后张氏,同样哭得肝肠寸断。她一边哭泣,一边用拳头狠狠地捶打着姚泓的肩膀,哭诉道:“当初我让你狠一点,你就是不听!如今我们落到如此下场,你叫我如何是好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