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79章 郑成功厦门抗清(第2页)

第79章 郑成功厦门抗清(第2页)

就在厦门艰难支撑的时候,西南传来消息:李定国在衡州大败清军,斩杀敬谨亲王尼堪。郑成功精神一振,立刻派使者去云南,与永历帝联络,约定来年东西夹击,收复南京。他对部下说:“只要拿下南京,江南百姓必然响应,到时候咱们就有回大陆的希望了!”

为了这个目标,郑成功开始扩军。他派人去漳州、泉州一带招募流民,只要愿意参军,就给粮食和土地。有个叫甘辉的农民,父亲被清军杀害,带着十几个乡亲来投奔,郑成功亲自给他授旗:“你的仇,就是大家的仇,咱们一起报!”甘辉后来成了郑成功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亲率十七万大军、数千艘战船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连克瓜洲、镇江,兵临南京城下。站在长江边,望着远处的南京城墙,郑成功仿佛看到了恢复大明的希望。可就在这时,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轻信了清军“二十天后投降”的承诺,没有立刻攻城,给了清军喘息的机会。

等清军援兵赶到,郑成功的军队已经师老兵疲。南京城外的决战中,甘辉等将领战死,郑成功被迫撤军,十七万大军只剩下五万。当他带着残部退回厦门时,岛上的百姓哭着来迎接,没有人指责他,只是说:“国姓爷回来就好,咱们再从头来。”

这次失败让郑成功明白了,仅凭厦门一座岛,永远无法恢复中原。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深处——那座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岛。“那里有良田万顷,有淡水溪流,能让咱们的百姓活下去。”他对陈永华说,“等收复了台湾,咱们再徐图北伐。”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士兵,从厦门出发,横渡海峡,向台湾进军。出发前,他站在船头,最后望了一眼厦门岛,那里的灯塔在夜色中闪着光,像一双守望的眼睛。

厦门的百姓站在岸边,望着船队消失在海平面,有人点燃了火把,有人唱起了闽南的歌谣。他们不知道郑成功能否成功,但他们相信,只要这面“明”字旗还在,希望就还在。

很多年后,郑成功在台湾病逝,临终前还在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而厦门的鼓浪屿上,建起了一座“延平郡王祠”,祠堂里的郑成功塑像,依旧望着大陆的方向,手里的剑仿佛还在等待着北伐的那一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