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澜微笑着点头,但心里清楚,这还远远不够。服务优化不是一时运动,而是需要形成长效机制。她开始筹划"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每月根据评分数据和游客反馈,评选出三位服务标兵,给予奖励并分享经验。
首次评选会上,李婶、张德福和小林当选。李婶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观察客人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张德福讲述了如何克服紧张与游客互动;小林则介绍了如何巧妙化解游客矛盾的经验。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笔记。夏澜注意到,连平时不太参与的王大山都全程专注,会后还特意找李婶请教。
服务优化的效果很快体现在经济效益上。随着口碑传播,青山村的游客量稳步增长,周末更是爆满。更可喜的是,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延长到2.3天,消费金额也提高了近一倍。
"夏书记,我家这个月民宿收入破万了!"李婶兴奋地报告,"有好几个客人说下个月还要来,专门点名要住我家!"
张德福的茶艺表演也成了"网红"项目,不少人专程前来体验。他的"青山十二道"茶艺被游客拍成视频上传,点击量超过五十万。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一个周末,村里突然涌入超过接待能力的游客,各项服务捉襟见肘。餐厅排队过长,体验项目预约爆满,甚至出现了几位游客因争抢茶艺表演座位而发生口角。
夏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增加茶艺表演场次;协调村民开放家庭餐厅分流;组织等待的游客参与免费的村庄导览。同时,她在各平台紧急发布客流预警,建议游客错峰出行。
危机虽然化解,但夏澜意识到,服务优化不能只停留在应对层面,更需要前瞻性规划。她连夜修订了《青山村旅游服务标准》,新增了客流管控、应急处理等内容;还建立了"服务质量监督小组",由村民轮流值班检查。
一个雨后的傍晚,夏澜在村委会整理近期的服务数据。数据显示,虽然总体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但仍有约5%的游客给出了"不满意"评价。她逐一查看这些反馈,发现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上。
"希望有专业摄影师跟拍茶艺表演..."
"想学习更深度的茶文化知识,但找不到指导..."
"带孩子来,希望有更多适合儿童的活动..."
这些需求超出了青山村当前的服务能力,但也指明了下一步提升方向。夏澜思索着,能否引入一些专业人才?或者与县里的相关机构合作?
正当她沉思时,手机突然响起。是县旅游局王局长的电话:"夏澜啊,省里刚下发通知,要评选'乡村旅游服务示范点',我觉得你们村很有希望!"
夏澜眼前一亮:"谢谢王局!我们正好在深化服务优化工作..."
"不过评选标准很高。"王局长补充道,"需要完整的服务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和创新的服务模式。"
挂断电话,夏澜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听完评选消息,大家既兴奋又忐忑。
"服务体系我们有基础,但专业人才..."小李挠头,"村里就这些人,哪来的专业队伍?"
"创新模式倒是有可能。"小林插话,"我们的实时评价系统和快速响应机制,其他地方应该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