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惊喜的是,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外来游客,也唤起了本村年轻人的兴趣。周末的"故事角"常常围坐着两代人——游客和本村青年,一起聆听老人们讲述那些快要消失的往事。
"爷爷,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些!"李晓阳在一次活动后拉着祖父的手,眼中闪着光,"我们村的历史这么有意思,应该做成系列动画!"
夜间活动的开发则考验着夏澜的统筹能力。她明白,夜间经济不只是延长营业时间那么简单,需要完整的场景设计和安全保证。
"星光夜市"计划应运而生。夏澜在村中心的广场上规划了二十个摊位,村民通过抽签获得经营权。老赵家的烧烤、王婶的手工饺子、张奶奶的草编摊...每个摊位都挂着统一的灯笼,在夜色中形成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考虑到安全因素,夏澜组织了消防培训,并安排志愿者轮班巡逻。她还联系县电影公司,获得了经典老片的放映权,在广场边的白墙上播放露天电影。
第一场电影选的是《少林寺》,放映当晚,广场上坐满了人,不仅有游客,还有众多村民。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不少人跟着哼唱起来。夏澜站在人群后方,看着银幕的光映在一张张笑脸上,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产品优化后的效果很快显现。一个月后的数据显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8天增加到2.5天,家庭游客的复购率提升了40%,"古村探秘"活动的满意度高达98%。
更让夏澜欣慰的是村民的变化。以前被动等待指示的村民们,现在主动关注游客反馈,不断微调自己的服务。老赵根据建议改良了烧烤酱配方;王婶为长期住宿的游客准备了家乡小菜;就连停车场的老李也开始学习简单的外语问候。
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夏澜在游客中心整理最新的反馈数据。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您好,我是省旅游学院的教授,"男子递上名片,"我们学院把青山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的典型案例研究,想请教几个问题。"
交谈中,教授特别询问了产品迭代的决策过程。夏澜展示了详细的反馈数据和分析方法,以及每次优化前的可行性评估。
"很少有乡村能做到如此专业化的产品管理,"教授赞叹道,"您是怎么想到建立这么系统的反馈机制的?"
夏澜望向窗外,雨丝中的青山村朦胧如画。她想起刚来时这个闭塞的小村庄,想起村民们对外界事物的抗拒,想起一路走来的种种尝试与挫折。
"其实很简单,"她转回头,微笑着说,"就是把游客当家人一样对待。你会不关心家人的感受吗?"
送走教授后,夏澜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感悟:"产品优化的本质是持续关注人的需求。当我们将心比心,数据就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心声..."
她合上笔记本,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道彩虹横跨在青山之上。明天,她将与团队讨论如何进一步细分客群,为银发族、研学团队等开发专属产品。
夏澜知道,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唯有不断倾听、持续优化,才能让青山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而这一切的核心,永远是对人的理解与关怀。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