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诗岚不是很能确信丁昀霁是否能完全看懂其中的典故,但她相信,他一定理解了画中的含义。
古往今来,看看彼时人们的一举一动,再想想此时的自己,他们也会有辛苦,也会有闲暇,也会寻找欢愉,也会讲究仪式感……即便形式变了,实质依旧没变,就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是血脉里涌动的共鸣,是时常挂在嘴边的传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根基。
所有的一切,都融在绘画中,融在故事里。尽管没有半个文字,他们依旧能从中感受到彼方的喜怒哀乐。这似乎就是旧物给今人带来的最鲜活的意趣。
走出莫高窟,卓诗岚回头看了眼莫高窟的外延,古朴外表下,巍峨壮丽,无论看多少次,都会为其震颤。
“石窟都是这般,碧水与断崖的组合。”曹向笛指着莫高窟的外围,“敦煌石窟群是沿着疏勒河流域的,莫高窟则发源于大泉河,并栖身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此时,他们能看到的大泉河只是一条潺潺小溪,可在历史上,那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以丰沛的水源哺育了一方水土,滋养出丰茂的文明。
离开莫高窟,他们往瓜州行进,漫漫黄沙隔壁间,突显一尊孩童的雕塑,是匍匐在天地间的巨子,以圣洁的姿态探听来自地底身处的秘密。无论是谁路过,都会忍不住对其侧目。人在其下,很难不感觉到震颤。
然而,更让人为之一颤的,还在后面。
瓜州城南七十公里处榆林河的峭壁上,便是极为著名的榆林窟,又称为“万佛峡”。
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峭壁上,而榆林河则因为两岸的榆树成林而得名。
若是不到此处,很难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榆林窟的入口在上,因而参观也是拾级而下,整个峡谷风光便尽收眼底,石窟南端有清泉涓涓流经此处,在出峡口形成一条小瀑布。石窟藏在峭壁之间,引得无数游人前来探访寻迹。整个榆林窟像极了藏在峡谷间的世外桃源,隐秘又弘大,引人心驰。
?
第一百零六章 [V]
榆林窟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其内容与风格都与莫高窟一脉相承,在洞窟的形制上更是具有莫高窟所不具备的完整的前室、长长的甬道和12根排柱支撑窟顶宝帐的窟室样式,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
事实上,整条河西走廊的主要佛教洞窟有近五十余座,其中还有小洞窟连成的洞窟群,且各具特色。其间鼻祖是他们还未走到的天梯山石窟,相传是由北凉国的缔造者沮渠蒙逊力主打造的。
卓诗岚在前世的时候也未曾有几次到过西北的机会,却十分了解河西走廊上石窟的盛况。此番来河西拍摄,她事先便挑出了几个重点的石窟,取得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丁昀霁还在拍摄,卓诗岚参观了一阵,到洞窟外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