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岳飞抗金,黛玉神色凝重,眼中满是敬佩与愤慨,声音也略微低沉:“岳武穆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屡破金兵。那郾城一战,堪称经典。当时,金兵以铁浮屠和拐子马为先锋,来势汹汹。
铁浮屠人马皆披重甲,刀枪不入,拐子马则灵活多变,左右包抄。岳家军面对如此强敌,却毫不畏惧。岳飞先令士兵手持麻扎刀冲入敌阵,不要抬头看敌人,只管砍马腿。一匹马摔倒,另外两匹马就不能前进,铁浮屠阵脚大乱。
同时,岳家军的骑兵从侧翼杀出,与步兵相互配合,杀得金兵丢盔弃甲。这一战,岳家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金兵闻风丧胆,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稍作停顿,黛玉眼中泛起一丝崇敬的光芒,继续说道:“岳将军能有如此坚定的报国之志,不得不提到一段感人至深的典故——岳母刺字。当时,国家正处内忧外患之际,金兵屡屡犯境,南宋江山风雨飘摇。岳母姚太夫人深明大义,为了让儿子岳飞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决定在其背上刺字。”
“那一日,家中气氛庄严肃穆。岳飞宽衣袒背,跪在母亲面前。岳母手持银针,眼中含泪,却又神情坚毅。她一针一针,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地刺在岳飞的背上。
每一针落下,都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对国家的赤诚忠心。岳飞咬着牙,忍着痛,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他深知,这四个字不仅是刺在背上,更是刻在了他的心里,成为他一生的信念。此后,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岳飞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率领岳家军,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屡立战功。”
“只可惜,遭秦桧等奸人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囚禁于大理寺内的风波亭。一代名将,精忠报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实乃千古憾事。”众人皆义愤填膺,贾母气得双手微微颤抖,叹道:“如此忠良,竟不得善终,着实叫人痛心疾首,那秦桧等人,真乃千古罪人。”
宝玉气得握紧拳头,脸上涨得通红,说道:“岳飞将军精忠报国,却被奸人所害,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林妹妹,快吟诗一首,以表对岳将军的敬仰与对奸人的愤慨。”黛玉神情肃穆,语调激昂地吟道:
“《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精忠报国志如初。
郾城大捷金兵惧,朱仙镇威敌胆沮。
十二金牌催命急,三字冤狱恨难书。
风波亭上英魂散,千古悲风泣壮图。”
众人听了,无不感慨万千,对岳飞的遭遇深感痛惜,对秦桧等人的行径痛恨不已。
黛玉又言:“南宋年间,除了岳飞,还有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才情同样出众。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渥,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热衷于收集金石文物,夫妻二人生活美满。这一时期,她的词作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新明快,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刻画了少女的娇羞与活泼。
然而,北宋灭亡后,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丈夫早逝,文物散失,生活陷入困境。后期词作风格转为沉郁悲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深刻表达了她孤独、凄凉的心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独树一帜,强调协律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对词的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众人皆为李清照的才情与坎坷经历感叹。
宝玉道:“林妹妹,李清照的词作我也读过不少,她的才情令人钦佩。妹妹能否吟诗一首,以表对她的赞赏?”黛玉点头,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