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良缘 > 第四十二回 荣国府众艳聚芳亭 潇湘女妙谈古今奇(第8页)

第四十二回 荣国府众艳聚芳亭 潇湘女妙谈古今奇(第8页)

宝玉道:“林妹妹,李清照的词作我也读过不少,她的才情令人钦佩。妹妹能否吟诗一首,以表对她的赞赏?”黛玉点头,吟道:

“《叹李清照》

才情出众女词宗,闺梦清欢韵里浓。

国破家亡悲运舛,词风转变意愁悰。

寻寻觅觅言心苦,冷冷清清叹命穷。

一代红颜留妙笔,千秋词韵映芳踪。”

众人听后,纷纷称赞黛玉对李清照的理解深刻,诗作精妙。

黛玉接着说:“元朝有位黄道婆,她出身贫苦,少年时流落到崖州。在那里,她学习了当地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创新。

后来,黄道婆回到家乡松江乌泥泾,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传授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改进了擀、弹、纺、织等工具,使松江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她的贡献不仅让普通民众能穿上更舒适保暖的棉衣,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众人对黄道婆的事迹深感敬佩。

宝玉道:“林妹妹,这黄道婆虽出身平凡,却做出如此了不起的贡献,真乃奇女子。妹妹可有诗赞她?”黛玉思索后吟道:

“《颂黄道婆》

出身寒苦志非凡,学艺崖州技精湛。

纺织革新传妙法,工具改进谱新篇。

松江布美名扬远,黎汉情融心手牵。

一代奇媛功绩伟,棉乡昌盛史留传。”

宝玉及众人皆赞此诗将黄道婆的功绩展现得淋漓尽致。

黛玉继续道:“到了明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他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船只种类繁多,包括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最多时达两万七千余人。

他们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超过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术。他的航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众人对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惊叹不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