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良缘 > 第六十七回 荣国府政令引波澜 怡红郎新学初崭头(第3页)

第六十七回 荣国府政令引波澜 怡红郎新学初崭头(第3页)

黛玉走到桌前,拿起一本书随意翻了翻,书页在她纤细的手指间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她说道:“这西洋学问,我虽了解不多,但想来既被圣上推崇,定有其独到之处。宝哥哥不妨静下心来,试着去发现其中的乐趣。” 话语间,带着鼓励与期许。

宝玉无奈地叹了口气:“妹妹,你说得轻松,这些东西于我而言,实在是味同嚼蜡。我宁愿去读几首诗词,也不愿在这上面耗费心神。” 黛玉放下书,拿起一块点心递给宝玉,那点心的香气萦绕在两人之间,温柔地说:“宝哥哥,我知道你心里苦。但如今形势如此,你暂且忍耐些。等你学出些门道,说不定父亲便不会如此逼迫你了。”

宝玉接过点心,咬了一口,那甜美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却难以驱散他心中的烦闷。他说道:“也只好如此了。只是我若去了新学,怕是不能像往常一样,每日与妹妹相伴了。” 黛玉微微红了脸,犹如天边的晚霞,嗔道:“瞧你说的,又不是去了便回不来了。你若想我,闲暇时也可回来,咱们还像以前一样,在园子里吟诗作画。”

两人正说着,袭人进来通报:“宝二爷,薛姑娘来了。” 话音刚落,宝钗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叠纸。她身着一件淡蓝色的绸缎衣衫,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花纹,显得典雅大方。她笑道:“宝兄弟,林姑娘,我听闻你要去新学,特意找了些关于西洋学问的笔记,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宝玉忙起身接过,感激地说:“多谢宝姐姐费心。只是这些东西,我看着实在吃力。” 宝钗微笑着坐下,说道:“宝兄弟,万事开头难。你先将这些笔记通读一遍,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西洋学问虽与我们平日所学不同,但只要掌握了方法,也并非难事。” 她的声音平和稳重,让人听了心生信赖。

黛玉在一旁看着宝钗,心中微微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笑着说道:“宝姐姐如此博学,宝哥哥有了这些笔记,定能事半功倍。” 宝钗看了黛玉一眼,说道:“林姑娘过奖了。只是大家同在贾府,相互帮衬也是应该的。宝兄弟这一去,是为贾府争光,我们自然要全力支持。”

正说着,探春和惜春也来了。探春身着一件粉色的短袄,下着一条翠绿的长裙,显得活泼而干练。惜春则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眉眼间透着一股清冷之气。探春笑道:“宝哥哥,听说你要去新学,我们都来给你打气。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好让我们瞧瞧西洋学问的厉害。” 惜春也在一旁点头:“是啊,宝哥哥,等你学了新东西,回来可要讲给我们听。”

宝玉看着姐妹们关切的面容,心中一阵温暖,仿佛冬日里的暖阳照进了心田。他说道:“有你们这些姐妹支持,我便是再难,也要努力学出个样子来。” 众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

随着入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宝玉的心情也愈发复杂。一方面,他对未知的新学充满了担忧和抗拒,那陌生的知识和全新的环境让他感到恐惧;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辜负姐妹们的期望,尤其是黛玉那饱含深情的眼神,让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在新学中坚持下去。

而黛玉,在为宝玉担忧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在贾府的未来。新政之下,女子的命运似乎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将会如何,但她明白,无论发生什么,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都将是她在这贾府中最重要的支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个看似平静却又暗潮涌动的贾府中,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着准备。宝玉踏入新学后,又将经历怎样的故事?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能否在各种变故中坚守如初?而贾府,又将在新政的浪潮中,走向何方?一切的答案,都在这缓缓前行的时光中,等待着被揭开……

终于,宝玉入学的日子到了。这日清晨,贾府上下一片忙碌。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府中的丫鬟小厮们便已开始各司其职,四处奔走。宝玉身着崭新的青衫,那青衫质地柔软,色泽温润,宛如一泓清泉。头上束发冠精致华丽,镶嵌着的玉石在晨光中闪烁着微光。虽面带倦色,但在众人的期待与叮嘱声中,还是带着几分毅然踏上了前往新学的马车。

那马车装饰得颇为考究,车身以紫檀木打造,雕龙画凤,尽显贾府的富贵气派。车帘是用上好的蜀锦制成,绣着寓意吉祥的图案,随风轻轻飘动。宝玉登上马车,放下车帘,隔绝了外界的喧闹。他透过车窗,望着贾府那熟悉的大门和门前忙碌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

黛玉站在贾府门口,望着马车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她的心仿佛也随着宝玉一同离去,满心都是不舍与担忧。回到潇湘馆后,她整日都有些心神不宁,平日里最爱的诗书也难以吸引她的注意力。她时而走到窗前,望着宝玉离去的方向发呆;时而拿起针线,却又常常走神,针扎到手指也浑然不觉。

宝玉进入新学后,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与贾府截然不同。学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中式的飞檐斗拱,又融合了西洋的穹顶和立柱。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与传统私塾的长条凳和矮几大不相同。

学堂里的先生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他们授课的方式新奇独特,与传统的私塾大相径庭。有的先生会在讲台上摆放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通过演示来讲解知识;有的则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们也来自各个世家大族,性格各异,有的开朗健谈,有的则沉默寡言。

起初,宝玉对那些西洋的知识感到十分陌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课堂上,先生讲解的几何原理,那些复杂的图形和抽象的概念,让他如坠云雾;物理现象中关于力与运动的描述,也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令他摸不着头脑。然而,想起黛玉的鼓励和姐妹们的期待,他咬着牙努力跟上进度。

他每日早起晚睡,趁着清晨的微光诵读课文,在夜深人静时还对着书本苦思冥想。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向同窗虚心请教,那些同窗们也都热情地为他解答;有时问题太过刁钻,他还会鼓起勇气向先生请益,先生们见他如此好学,也都耐心地给予指导。渐渐地,他对这些学问有了一些入门的理解,开始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