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宋枭雄 > 第108章 风雪汴京城(第3页)

第108章 风雪汴京城(第3页)

“然,钱粮分发,须有章法,免遭硕鼠中饱!丁某既领宣抚副使之责,提议:

1. 设立‘靖安流民使司’,由三省、户部、昌隆号共同派员督办!选址设点,登记造册,按人头发放口粮衣物,务求直达灾民之手!昌隆号可提供全部人手、账房及护卫。

2. 以工代赈!着流民中有劳力者,疏浚汴河、修复驰道、加固河堤!工钱按靖王府登莱‘工程营’标准,日结‘靖通宝钞’或等价粮食!既可安民,又可兴利!

3. 严惩贪渎!凡赈济钱粮、工程物料,有克扣、贪墨、以次充好者,无论官职大小,一经查实,昌隆号护卫有权就地锁拿,送交有司!若‘有司’推诿……” 他目光森冷地扫过钱伯安等人,“靖王府镇抚司,亦可代劳!”

步步杀机!

“共同督办”是假,夺权是真! 三省、户部的人不过是摆设,实际操作必然被昌隆号牢牢控制。赈济点就是靖王府的招兵站、宣传站!

“以工代赈”是钩子!“靖通宝钞”和“登莱标准”,是强行推广靖王府的经济规则和价值观!流民拿了工钱,自然更倾向信任昌隆号。

“严惩贪渎”是屠刀!赋予昌隆号护卫“就地锁拿”权,等于给了尚方宝剑!那些想伸手的官员,等于把脖子送到了靖王府的刀下!最后那句“镇抚司代劳”,更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

耿南仲脸色铁青,手指在袖中捏得发白。他本想给丁志文挖坑,对方却直接掀了桌子,还要用他挖坑的土来砌靖王府的墙!更要命的是,丁志文站在“救民水火”的道德高地,提出的方案看起来“合情合理”,他连反对的理由都找不到!难道说朝廷不想赈灾?不想修河?不想惩贪?

赵佶也傻眼了。他看着丁志文,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这哪里是来“襄赞”的臣子?分明是拿着粮刀和法典,来给大宋朝廷动手术的阎王!

“陛……陛下……” 耿南仲艰难地开口,试图挽回,“丁大人心系黎民,慷慨解囊,实乃……实乃朝廷之福。然……然这‘靖安使司’权责过重,涉及刑名……恐与法度有违……”

“耿相!” 丁志文断然截住他的话,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难道要眼看着流民冻饿而死,或揭竿而起,酿成滔天大祸,才来讲法度吗?!法度,是护民安邦的!不是纵容硕鼠、坐视生民涂炭的挡箭牌!靖王殿下常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朝廷若再拘泥于陈规旧法,坐视不理,休怪民心尽失,天怒人怨!”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也震得满朝朱紫哑口无言!连那几位清流,看着丁志文凛然的身影,心中也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此人所行,虽为靖王府张目,但所言……竟无法反驳!

赵佶被这气势所慑,颓然地靠在龙椅上,无力地挥挥手:“……准……准丁卿所奏。‘靖安流民使司’……依议设立。赈灾……以工代赈……严惩贪渎……务求实效。” 他知道,自己又签下了一份屈辱的诏书,将更多的权力和民心,拱手送给了靖王府。

退朝后,丁志文没有立刻回府。他让马车驶向了汴京城外西南角的漏泽园——那个埋葬着蔡京等“六贼”以及无数冻饿而死的无名百姓的乱葬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雪依旧。破败的园门歪斜,枯树寒鸦。几座新起的土坟前散落着未被雪完全覆盖的纸钱。蔡京的坟前,甚至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只有一块歪倒的木牌,依稀可辨“蔡”字。

丁志文站在风雪中,看着这片象征着大宋王朝最后一点虚伪“仁政”和残酷现实的坟场。他身后,赵诚低声道:“耿南仲的人一直在暗中跟着我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