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果你需要,我可以介绍几个农业专家给你。"约翰诚恳地说,"他们对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很有研究。"
王轱辘感激地点头:"等处理完眼前的事,我一定好好请教。"
第二天去机场的路上,小麦穗似乎知道要分别,一直抓着王轱辘的手指不放。到了安检口,艾米丽红着眼眶给沈雅琴整理衣领,梨生则反复叮嘱父亲路上注意事项。
"爸,姥姥,到家一定第一时间给我们报平安。"梨生紧紧拥抱父母,"等这边学校放假,我们就带孩子们回去看你们。"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省城机场。菌生早已等候多时,见到岳父母出来,连忙迎上去接过行李。
"爸,姥姥,路上辛苦了。"菌生帮王轱辘调整好轮椅,"车就在外面,咱们直接回村还是先在城里住一晚?"
王轱辘摆摆手:"直接回去,看看受灾情况。"
车子驶入青山村地界时,已是黄昏时分。虽然菌生和梨叶在电话里描述过灾情,但亲眼所见还是让王轱辘和沈雅琴心头一震。路边的农田里,倒伏的庄稼尚未完全清理;河道两侧的树木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洪水冲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几处山坡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痕迹。
"这场雨实在太大了。"菌生放缓车速,指着一处被冲垮的桥梁,"那座桥是十年前新建的,这次直接被冲走了。现在走的是临时搭建的便桥。"
进入村子,景象更加触目惊心。不少村民家的围墙倒塌,院子里堆着晾晒的被褥和家具。但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见到王轱辘回来,纷纷上前打招呼。
"老王回来啦!"
"雅琴姐,澳洲好玩不?"
"王叔放心,你家民宿我们帮着收拾得差不多了!"
老支书闻讯赶来,拉着王轱辘的手直晃:"你可算回来了!这几天可把菌生和梨叶累坏了。"
回到家,雅琴做了热腾腾的饭菜。饭桌上,沈雅琴不停地给王轱辘夹菜,谈起灾情时既心疼又自豪:"咱们村这次虽然损失不小,但没一个人受伤。老支书指挥得当,年轻人也都肯出力。"
吃完饭,菌生和梨叶带着父亲查看各处产业的情况。民宿一楼已经清理干净,墙壁重新粉刷过,虽然还有些潮湿的气味,但基本恢复了原貌。合作社的大棚正在重建骨架,新订购的塑料膜堆在一旁。
梨园里,被冲倒的梨树大多已经扶正加固,只是树下的泥土还留着洪水冲刷的痕迹。
"保险公司来看过了,理赔款下周就能到账。"梨叶翻着笔记本说,"县里也拨了救灾款,支书说咱们合作社能分到不少。"
王轱辘点点头:"钱要花在刀刃上。大棚重建要考虑防洪功能,梨园也得做好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