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垚笑呵呵的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来几个红心的大红薯,放到了炉子上。
“不尝你那个,白薯噎人,一会儿你尝尝我这个,红心的,比京白薯要甜。”
没错,大多数的办公室都有这么个炉子,烧煤块或者蜂窝煤的都有,但煤的供应量非常少,比如蜂窝煤每天每人就两块,如果是煤的话就是16公斤,但后勤的煤块也不多,更多的是煤矸石或者煤面子,燃烧值极低。
京大的建筑里,种类也多,比如54年阿毛援建的办公楼就有暖气,六七十年代建的筒子楼就半暖半煤炉,老校舍就是没有暖气,只有煤炉子。
有暖气的也别得意,距离锅炉房300米内的建筑就能做到有效供暖,超过这个范围就是个摆设,甚至会拉低房间内的温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刚刚过去的12月,经济系资料室因为烟囱倒灌导致了3人煤气中毒,这一个月来全校正在做煤炉改造,加装了排气铁皮,导致成本飙升了78%,这个数字是经济系的教授们在改造完成之后当做课题给工农兵学员们的一个小实验计算得出的。
主要耗材是铸铁煤炉,18元一台,每五年可以更换一台,如果提前坏了不能用但还想取暖那就自己购买。
蜂窝煤,2毛4每块,每人每天两块。
烟囱的铁皮管8毛钱每节,但需要自费购买,而在黑市,一节铁皮烟囱的价格是2.3元,充分体现了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程度。
由于加长了烟囱防止室内一氧化碳中毒和烟倒灌,不但导致了成本的上升,烟囱效应也导致了燃料燃烧速度的加剧,煤更不经用了,但供应量并没有增加。
所以铸铁炉子下面的风口一般都开的很小,来保证燃料能够长时间的燃烧。
还有在窗缝处悬挂湿毛巾来预警一氧化碳浓度,如果毛巾变干了,赶紧通风,人也出去呼吸一阵子新鲜空气,防止中毒。
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办公室的温度在烧的猛的时候能到十四五度,而如果办公室没人或者忘记添煤或者燃料耗尽的时候,那外面多少度,室内基本就多少度。
比如钢笔水经常就被冻住,解决办法除了用的时候哈气、手捂,就是在炉子烧的时候把墨水瓶放到炉子跟前来,人还得注意着,别把那小玩意一脚给踢碎了。
喜欢重回60年代不遗憾请大家收藏:()重回60年代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