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古典白话合集 >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四(第2页)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四(第2页)

门下的人为了从中获利,又为了迎合姚公子,陆续买下好马一二十匹、良弓三四十张。姚公子挑选一匹最喜欢的时常骑乘,其余的任由门客使用。他常与门客相约,各自骑马持弓,分路出发,约定在某处会合,先到者有赏,后到者受罚。赏赐的钱财大多出自姚公子,惩罚也不过是罚酒。通常都是姚公子先到,众人罚酒,还会用大酒杯向他祝贺。

有时他们分成几队去打猎,之后再会合,根据捕获猎物的多少来决定赏罚,规则和赛马一样。这些活动名义上是娱乐,实际上每次花费的酒食、赏赐等费用都相当可观。而且在骑马打猎过程中,还时常发生踏坏百姓庄稼、惊扰牲畜的事情。

姚公子本就重情重义、争强好胜,门下的门客又在一旁附和:“公子们外出,宁可让百姓盼着我们来,也不能让他们怨恨。如今要是损害了他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不对,以后他们见了我们就害怕。必须加倍赔偿,让他们觉得得了便宜,才会夸赞公子,盼着公子出门呢。”姚公子对此十分赞同,吩咐估算损失时尽量往高了算,从重赔偿,不能让百姓吃亏。

门客们私下与百姓串通,将损失夸大,得到赔偿后再与百姓平分。明明只损失一分,却报七八分。姚公子毫不怀疑,立刻赔偿,从不仔细核算。这些额外的花费,在射猎活动中时有发生。在姚公子身边,最能说得上话、最得他心意的,是两个门客,一个是擅长吹拉弹唱的贾清夫,一个是教授拳棒的赵能武。一文一武,时刻不离姚公子左右。虽然想尽办法讨好、怂恿姚公子的人数不胜数,但大小事情都得通过这两人才能办成。这两人一唱一和,只盼着姚公子多花钱,他们好从中获利 。

一天,姚公子外出打猎。草丛中突然窜出一只兔子,兔子猛地飞奔起来。公子策马追赶,接连射出两箭,都没能射中。这时,后面的骑手恰好赶到,赵能武一箭便将兔子射倒。公子见状,兴奋地拍手大笑。

由于刚才一心追赶兔子,公子跑得远离了队伍,渐渐感到腹中饥饿。他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十分优美。可惜地处荒野,看不到一家酒店或饭店。贾清夫和一群少年随后赶到,众人纷纷说道:“这么好的地方,真该痛痛快快喝上一顿!”公子兴致正高,转头询问随行的人,发现大家身上虽然带着银子和铜钱,却无处置办酒菜。

赵能武说道:“眼前就有现成的东西,怎么会没下酒菜?”众人忙问:“有什么东西?”赵能武指了指地上的死兔子:“就用刚才射倒的这只兔子,找点火烤一烤,足够公子下酒了。”贾清夫接着说:“要是想喝酒,骑上一匹快马,跑个五七里路,遇到村庄,好歹能找到些酒。只是没办法多带,不能尽情畅饮。”公子说:“现在能有一点酒也不错。”

就在大家商量的时候,只见路边走来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手里各自拿着东西,他们走上前来行礼说道:“我们都是乡下的普通人,从未见过财主贵人。今天有幸公子来到这里,我们准备了些瓜果、鸡肉、农家酒和野菜,想请各位吃顿饭。”公子一听有酒有菜,顿时喜形于色,回头对随从们说:“天下竟有这么凑巧、这么懂事的人!”贾清夫等人也纷纷拍手称赞:“这都是公子吉人天相,酒食来得就像有神明相助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纷纷下马,准备席地而坐。这些乡下人说道:“既然公子不嫌弃饭菜粗糙,不如到我们家里去坐下来吃。家里有桌椅,在这里的草地上喝酒,实在不太像样。”众人齐声应道:“好!好!太懂事了!”

乡下人恭敬地在前面引路,众人簇拥着公子,一起来到一间草屋前。屋内虽然狭小,但收拾得十分干净。大家搬出桌椅,挑了一张整齐些的旧椅子,让公子坐下。其他人有的坐椅子,有的坐凳子,还有人拉来一张稻床当小凳子,大家围坐在一起。

酒兴上来后,这家人忙前忙后地招待。贾清夫敲着鼓大声喊道:“多拿些酒来,我们要喝得尽兴,公子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这家人不停地烫出自家酿的土酒,众人喝得东倒西歪,肚子都被撑得满满的。俗话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人在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觉得香。更何况大家此时兴致正高,即便菜肴粗糙些、鸡肉肥腻些、酒味淡薄些,也都不在意,只觉得这是从未品尝过的美味佳肴。公子更是开心不已。

门客们在一旁附和道:“这么懂事的主人,公子一定要重重赏赐他们。”公子说:“那是自然。”他让贾清夫估算一下这顿饭花费了多少。贾清夫熟悉行情,故意多报了些数目。公子便吩咐按照三倍的价钱赏赐。管事的人和其他门客私下克扣了一部分,只给了这家人两倍的钱。这家人觉得已经赚了一倍的利润,满心欢喜。

随后,公子上马准备返程,这家人老老少少都来到马前拜谢,并为公子送行。公子越发高兴地说:“这家人真是热情!”赵能武也在一旁夸赞:“不仅有诚意,还很懂礼数。”公子又让后面的随从再给他们赏赐。管事的骑马过来问:“赏他们多少?”公子让人打开银包,发现里面只有几两零碎银子,原本装着的千百块银子早已不知去向。公子大手一挥说:“都给他们吧!还计较什么多少!”

银子纷纷落地,众人见状一拥而上争抢起来,也顾不上什么尊卑长幼,推推搡搡、挤来撞去。动作麻利的,抢到大块银子后,还想再拿些小块的;动作迟缓的,刚把银子拿到手,就被眼疾手快的人抢走了。一位老人颤抖着好不容易抢到一块银子,死死攥在手里,却被其他人拉扯得在地上翻滚。

公子看到这副场景,和门客们在马上拍手大笑:“天下之乐,没有比得上今天的了!”公子虽然这次多花了些赏赐的钱,但吃得尽兴;这家人虽然忙前忙后辛苦一场,却得到了不少好处。这件事很快传开,乡里人都惋惜自己没有机会遇到公子。

从那以后,公子每次外出,就有人提前打听他的行踪。无论他走到哪个村落,村民们都会提前准备好酒菜,争相迎接。真是公子向东骑行,西边的人已经备好饭菜;向南打猎,北边的人就开始准备酒席。百姓家中的余粮,都拿来招待公子一行;马匹的草料,也准备得十分充足。公子一呼百应,所到之处众人殷勤侍奉,他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无论在外游玩多少天,都不用提前准备食宿。

公子每到一处,都是如此待遇。村民们竭力奉承,公子也慷慨回报,还总觉得自己给的赏赐太少,对不起大家的热情。门客们又齐声附和:“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如今公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精心准备,侍奉公子比侍奉君王还要用心。如果不重重赏赐,怎么能鼓励他们呢?”公子觉得很有道理,每次赏赐都只增不减。

其实,这一切都是门客们和村民串通好的把戏。贾清夫和赵能武事先确定好公子的去向,和村民们约定妥当,所以公子所到之处,事事顺心。而得到的赏赐,他们便私下分赃,还不断怂恿公子加大赏赐。

公子的亲眷中有位叫张三翁的老人,为人老成持重。他见公子每天如此挥霍,十分心疼。张三翁曾见过公子父亲(尚书公)当年操持家业的情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和公子见面时,委婉地劝说道:“府上家业丰厚,先尚书的财产也不全是靠做官得来的,大部分是靠精打细算、苦心经营积累起来的。我曾亲眼看见先尚书早起晚睡,算盘、天平、账本从不离手。别人少他一点钱,他都要算清楚,为了一点小事,不惜与人争执。只要稍微占到一点便宜,就会喜形于色。如此辛苦挣下的家业,实在不容易。如今公子出手如此大方,和先尚书辛苦持家的做法大不相同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